学术论文网
2011-2015年沈阳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与研究
发布日期:2020-09-19 15:48:25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现代文阅读在中考中的所占分值较大

现代文阅读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阅读教学中,是考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之一。由历年中考语文的分值比重可以看出,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占中考总分760分的19.7%。近五年来,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的分值一直保持在42-43分之间。2011年至2014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所占分值是43分,而2015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分值是42分,虽然题型和考核的内容稍有变动,但分值基本没有变化。在分值150分满分的语文试卷里,现代文阅读占语文总分的28%,这已充分说明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标对阅读命题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命题作了明确的规定。2011年版新课标对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培养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的明确额规定对今后教育改革、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有着重要的、直接的导向和影响。因此这个命题,会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影响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大。

三、在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察中有些未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和阅读考查有明确的要求,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等,这些都应看作是中考“阅读”考查选材和拟题的原则。在沈阳市近五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里,课程标准里的要求有些还没达到甚至有的超越考察范围,比如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对于能力的考查,这些都不能一气呵成。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这类论文是对沈阳市的中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其命题趋势和方向,明确选题的意义,归纳选题的特点及解答思路。比如《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命题思路分析( 张贤臣 焦琦若 中高考热线)》[1]、《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命题思路(吕小珍 郑国民 2005中学语文教学)》[2]、《对新课标下的苏州市语文中考阅读命题的研究及对阅读教学的反思 荆立辉 硕士学位论文》[3]、《2001-2006年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自主命题研究 朱志东 硕士学位论文》[4]、《从命题与阅卷角度看现代文考察 (王克章 2015语文建设)》[5]、《近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现代文试题研究 (黄立莹上海师范大学2013)》[6]、《语文中考命题改革研究 张丽娟 福建师范大学2007》[7]等,从这些不同的期刊文献中可以看出,命题的方向大多一致,却呈现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作者对观点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最终的意义都是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知识文化素养,从而到达科学发展。

其次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课题评价在编写的《中考命题指导·语文》一书中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现代文阅读,应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和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最后“命题应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命题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的作品作为测试材料。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中考现代文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在中考试卷的分值也是只增不减,而且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对于阅读教学的明确要求,我查阅了沈阳市近5年的语文中考试卷,并且查到之前的语文试卷,与之进行比较。同时我也查阅了关于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大量文献及论文,通过查阅这些论文,我总结出了很多现代文阅读的特点及现状,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关于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以及试题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暴占梅的《中考阅读命题特点和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以呼市近五年中考试题为例》[1],从呼和浩特近五年的中考试题看,尽管每年阅读试题的分值不同,但无一例外的保持了阅读在试题中的主导地位,其所占的比例是除作文之外任何其他题型不可比拟的。阅读题的分值几乎占了整个中考语文分值的半壁江山。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阅读的难点,对呼和浩特近五年的中考阅读进行了研究,试图通过对命题特点的总结和失分原因的归类寻找到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在试题分析中发现呼和浩特市的中考命题特点。哈尔滨师范大学林洪雁的《中考语文阅读命题研究》[2]中,以哈尔滨地区为例,分析了近五年的中考语文试题,运用数据统计归纳出文言文、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四种文体所占的比例,比较四者异同,分析出其各自独具的侧重点。本文针对阅读考试和课改新局势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在素质教育的倡导思想下,语文教师应该摒弃旧观念、旧方法,用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阅读,用灵魂去热爱生活。首都师范大学张颖的《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命题发展研究》[3]中,通过对近二十来语文中考命题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力图为语文中考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历史借鉴,继而以点带面,为构建能够真正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考试提供参照系和思考空间。并且总结近二十年语文中考发展历程,提出有待改进的问题。唐小洁; 王赈阳的《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有效性研究》[4]中,强调课程注重个性发展,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想要做到这些,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规范我们的现代文阅读命题,增加信度和效度,才能更受学生的喜爱。

 二、基于语文素养层面的有关阅读的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彭碧玲的《试论素质教育理念在中考语文命题中的渗透》[1]中提到,命题应注重对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检测,体现素质教育的创新理念,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它应引导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课改,促进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中考语文命题,可设计试卷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检测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尤其检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应淡化对教材知识点的考查,内容应符合教材覆盖面的广度,同时重视课外语文阅读的考查。周永俐的《阅读素养评价:PISA与中考试题之比较》[2]中,将PISA与中考阅读测评的评价内容标准、样题与典型例题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阅读测评诉求、能力考查要求以及测量的行为目标与阅读核心能力的契合度方面的不同,并从完善阅读测评的内容标准及能力层级、关注阅读核心能力的评价等方面,提出对中考语文阅读测评的启示与借鉴。首都师范大学的李睿的《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探寻》[3]中,本研究一方面对以往研究成果、相关概念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同时进行本土化思考,试图探究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为一线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方法。目前,国内对语文学科与媒介素养教育之关系的论述虽然不在少数,但就阅读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之关系的研究却为数不多,关于具体的实施路径、教学方法则更是严重不足。本文以此为落脚点,将媒介素养视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向,重点探讨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法,研究的不足之处肯定难免,但希望能够对今后该方向的研究及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上海延安中学魏鑫磊的《弘扬人文精神 关注语文素养 近5年上海卷现代文阅读命题评述》[4]中,对于现代文阅读更加注重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这种素养的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民间剪纸艺术,祖国语言文字,传统文化教育等,本文从这些角度进行一系列研究。

三、对于现代文阅读技巧方法和能力层面的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冯淑珍的《透析中考现代文阅读 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5]中,过认真透析中考现代文选文内容、命题的特点及题型,分析当前初中生现代文阅读的现状,进而明确现代文阅读能力与语文思维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教师在具体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通过个体的体悟、情感的参与,达成对文章正确解读。另外,教师也要恰当地运用好课外现代文阅读,以“习得”促“学得”,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山东师范大学毛金芳的《少教多学在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中,强调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有效的现代文阅读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目前在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耗时多而收效微的问题,“重教轻学、教多学少”仍是今天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顽症”。因此,以现代文阅读教学为切入口,进行在“少教多学”理念指导下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可以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与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通过以上研究,探索基于“少教多学”理念的初中现代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努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延边大学杜伟的《浅析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2]中,阐述终身学习的社会和学习的社会化,对阅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专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阅读的人。随着中考现代文阅读的比重逐渐增加,提高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越来越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试热点、体裁分类、答题技巧,并对具体的题型作了解读。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学陈红梅的《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文阅读能力—从2015年漳州中考现代文阅读说开去》[3]中,通过认真研究2015年漳州中考语文检测的两篇现代文阅读,就可以明确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形式和具体要求,从而找到提高初中现代文阅读能力。广西桂林桂电中学易红辉的《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强化》[4]中,强调阅读是人们学习和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主要手段,中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从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阅读与考试的有机结合和阅读与素养有机结合三个方面开展,达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笔者翻阅了核心期刊杂志、硕博士论文、教材、专著等大量文献资料对有关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并对有关于中考语文阅读方面发表过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为课题的展开做充分的理论基础的准备。

通过参考文献,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是不一样的,我虽然研究的是辽宁省14个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但也可以从南方发达城市的有关初中语文阅读的理念中借鉴一番。虽然我研究的是辽宁省的中考语文卷纸,但是对于南方一些一线城市的语文阅读的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们有很多地方都是从南方一些教学理念借鉴过来的。所以对于南方的中考语文卷纸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不同论文的有不用的结构结构,但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包括命题的研究,分析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到最后的评价反思。

二、比较法

我们可以把范围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辽宁省的中考阅读分析,更要把其他省份的阅读培养方法借鉴过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访谈法

对辽宁省的其中的几个市的初中语文组进行走访,了解有关于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切合学生实际。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