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的研究--- 以湖南省XX农村小学为例
发布日期:2024-10-16 14:46:18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转型,城乡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对于务工人员的需求数量也越来越大,致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民工来到城市后,有一些将其未成年子女带到城市生活,但是大部分考虑到经济问题,只能把未成年子女留在出生地,从而在中国,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逐渐形成。

  留守儿童的学习是学校和家庭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为此笔者主要以文献研究法、分析法对湖南省省某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问题展开研究,对该校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的产生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对策。这对于我国国内今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国内现有研究成果中,有文章从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来探讨,如:北京师范大学吴映雄在《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一一基于西部五省小学六年级的实证分析》通过分析“西发”项目西部五省的小学六年级的调查数据,探讨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父亲外出打工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母亲外出打工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比较明显,在监护类型上,父亲单亲监护最不利于子女的学习成绩的提升。这部分儿童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出现沮丧、焦虑、恐惧、偏执等心理现象,更容易缀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国外也有留守儿童的现象,但是国家政策比较完善,所以留守儿童的问题没有很突出,有关留守儿童的文章国外也很少。笔者通过查阅国外文献发现国外对有关被亲戚抚养儿童的研宄对我们研究留守儿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Kortenkamp&Ehele (2002),认为儿童经历过虐待、被忽略与父母分离等这些痛苦后,心理容易出现偏差,这些经历造成心理伤害,其心理和行为容易出现异常。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边城里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二、问题及成因分析

  根据笔者走访发现,湖南省XX农村小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不良学习习惯问题,笔者将留守儿童的这些不良学习习惯进行整理和归类,将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的不良学习习惯,并进一步探寻造成他们形成不良习惯的成因,以此为接下来的论述做好铺垫。

  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前不良学习习惯

  在湖南XX农村小学中,有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主动性欠缺,还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前,基本没有学生会主动预习第二天所学课程,也没有学生能够提前查找相关学习资料,或是与其他同学一共探讨相关问题。

  课中不良学习习惯

  留守儿童在上课时候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或者开小差,他们常常不能从一而终的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往往只能在上课开始时认真听一会,但后面就会不自觉的玩起手机、看小说,说话、聊天等。

  课后不良学习习惯

  这里的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是被托付给亲戚看护,父母对他们缺少关爱和管教,一些儿童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即使他们学习上有疑问或者完全不懂,也不愿意向老师或者同学寻求帮助。久而久之,面对学习就产生了逃避,厌倦的情绪。

  而看护他们的暂时监护又对他们的一些学习习惯不做强调和要求,就让他们养成写作业时喜欢边看电视边学习或者是玩一会儿,做一会。这种写作业的坏习惯又会使他们无法在一定时间集中注意力,作业的质量令人堪忧,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他们对学习就完全失去兴趣,放弃上课上学。

  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分析

  家庭影响方面

  家庭环境的变化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因素,监护人的素质和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的成败。笔者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与临时监护人的监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首先,临时监护人中接近一半的没有上过小学或小学未毕业,因而在他们的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大部分家长或临时监护人不能提供监督和辅导,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必要的帮助,导致其家庭作业完成困难。

  其次,临时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责任不强,导致孩子学习无人监管,表现出消极的学习行为,学习成绩下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大部分临时监护人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在外面不要犯大的错误,不要出现安全问题,就能给孩子的父母一个交代,至于孩子在家是否预习、是否复习、是否有完成家庭作业就不是很上心,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和督促。这就导致这些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上无人监管,学习行为表现消极,成绩明显低于其他非留守儿童。

  再次,在湖南XX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几乎不与父母交流,家庭教育的缺失,无法和父母及时沟通。这是因为平时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及时和他们沟通,导致学习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而且随着留守儿童年级的不断增长,积累的问题愈来愈多,就算此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通过各种努力来解决问题时,已经为时太晚,

  最后,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家,他们承担在家里照顾老人和负责一些家务的责任,缺少家长的必要管教,以上种种原因对都会导致学生没有经历和时间来学习,到了上课的时候,精神无法集中,瞌睡、疲倦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进而变成恶性循环。

  学校教育方面

  第一,传统教育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农村经济条件有限,教师的继续教育没办法开展,信息又比较闭塞,现在农村教师大部分都是年纪比较大的教师,他们很长时间都没有更新过教育方法了,所以通常都是教师站在黑板前结合板书与教材对所学知识进行讲解,教师以讲授知识和学习技巧为主,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的学习、背诵以及分析等活动被动学习,课堂上的学生要做的就是被动的做笔记、和做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手段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无疑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既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固定的学习、分析以及练习的模式上,教师和学生都缺乏长远的目光和对大千世界的了解,课堂变得沉闷而又无趣。这样的低效课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继而主观上逃避写学习。

  第二,教师重知识轻行为的培养。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应试教育的惯性还在很多学校存在,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为了达到某些硬指标,片面追求升学率,把衡量教师工作成绩的标准定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经常倡导的学因材施教往往只是成为了一种口号,笔者所见的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授已有的课本知识为主,教师的课堂仍然注重的是知识,而轻能力;重主导、轻主体;重考试、轻创造;重整体统一、特长;重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轻全体学生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为了接纳知识的容器,忽视自身学习良好学习行为的培养。

  三、加强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一) 课前的良好学习习惯

  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积极主动思考,明确对知识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另外,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还可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根据预习时所遇到的难点明确听课目的,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第一,及时检查落实,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进行预习,应当及时的给予相应的惩罚,学生才能在意识上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二,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预习以后,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很快的跟上教师的思路,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当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在课堂上得到解答时,学生就能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随着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形成,学生也能够逐步的掌握一些自学的方法,其自学能力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

  2. 积极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己不了解或不能理解的学习内容。当学生在对第二天索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时,利用上网、调查、阅读相关书籍等搜集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长此以往培养学生“追根溯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现在,科技、网络、电视等渠道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习资料,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电视亦或是书籍等渠道积极查阅资料,用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眼界充实自己。

  (二) 课中的良好学习习惯

  1. 专心听课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精神涣散,然而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活动,只有精力集中、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不会轻易被一些其他无关因素所分散,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高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老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督促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更好的获取知识。还有一部分初中留守儿童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课或者老师,上课就认真,如果自己不喜欢的就不愿意听,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这就要求农村初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逐渐的养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2. 勤于思考

  人在学习中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才真正能为我所用。勤于思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进步的阶梯,是学生对于学习的主要体验形式。因此,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原则有主见,不盲从、不流俗。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在看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不管它是初次接触的,还是司空见惯的,都不妨问一下 “ 为什么 ” ,养成 “ 每事问 ” 的习惯。教师鼓励学生遇事多思多问,渐渐的学生们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新的意义。

  3. 科学观察

  良好的观察能力能在学习中敏锐的察觉出事物的特征,是一种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方法。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提高自身学习成绩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将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丰富其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对这些东西人们向来毫不在意,更谈不上去思考生疑。殊不知这种想当然的态度使大多数人白白失去了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新眼光去看待凡人小事,要打破常规的禁锢,从平凡之中见新奇。对学生的新发现、新感受,哪怕只是细微的与众不同也要表扬鼓励,学生们往往会获得令人惊喜的收获。

  (三)课后的良好学习习惯

  1. 独立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将有利于学生对于责任与使命的正确认识。当作业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和解决困难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所以为了防止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教师应培养学生按时进行课后复习的习惯将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2. 课后复习

  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可以有效帮助自己检查学习效果,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消化与理解,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力。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学习,对学生今后合理安排学习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而是应先温习,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看看是否有重点和难点自己还没有理解,如果遇到自己没有弄懂的知识点,应当试图回忆老师上课时的情景,先尝试自己解决,如果自己实在弄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老师、家长和其他人求助。以上的做法只有少数初中生能够自觉自主的完成,大多数的学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而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很多是父母都不在身边,这些学生认为反正父母不在身边监督,监护人又没有能力监督孩子的学习,他们就应付了事,回家把作业做完,复习老师一问起也说复习了,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对他们的学习很不利,所以家长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加强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和管理。

  3. 善于总结

  善于总结是科学习习的良好习惯,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后对所学内容和自身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将有助于学生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及劣势,扬长避短,为学生真正带来学习上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拓独立思考的门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四、结语

  对于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研究,笔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材料,在了解湖南省X农村小学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基本状况,找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学习习惯,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队伍庞大,农村学校条件又有限,以至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当然,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们会努力渐渐扩大我们的队伍,继续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问题,真正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他们以学习等各方面的指导,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