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现代景观天桥设计浅析—以淮海中路过街天桥为例
发布日期:2024-07-31 21:29:17

  第一章 对过街行人天桥的解读

  1 对过街行人天桥的调研

  对目前天桥的使用情况和设计调查得出,与西方国家对天桥的前期整体规划、资金和观念的支持、设计施工质量以及后期保养上相比,国内欠缺的还很多。特别是在景观设计师和桥梁建造师的设计条件下,会更多的加入功能、形式和周边环境相协调。现在我国大部分城市无论是新建还是改造的过街天桥建设都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天桥的形态大部分雷同,缺少美感,相比较之下,西方国家运用了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新的理念,国内的这些结构形态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还不能够达到和整个城市协调的美,和周边的生态环境统一又具有地标性的程度。(2)缺乏考虑城市的整体布局和所在的城市的性质和历史特性,不符合城市整体规划要求,有的还在桥上张贴大幅广告,严重的污染了整个区域的面容。(3)设置所在的位置考虑的不够全面,有些人在没有了红绿灯的前提下依然穿过马路,非常的危险,同时浪费了天桥的资源并且造成了交通隐患。(4)无障碍设施这一块的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对残疾人的关爱。为了节省造桥成本,大多数的情况都没有设置顶棚、自动电梯等,天桥入口处的垃圾桶、高压电箱等设备阻碍了人们的通行,并且让人流密集的场地和残疾人士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5)天气因素考虑的也不够,雨雪天气会给人的出行带来不便,严重的可能都无法通过。同时,存在雨天积水、桥身上锈、漏电等现象。除了以上这些自身的条件以外,还存在着比较多的原因影响着整个景观天桥的发展,有些群众甚至反对建造天桥;资金投入限制,或者作为临时建筑简易对待;还有就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到位;管理方法没有起到效果,摆地摊的情况比较严重,卫生环境也比较差等。

  2 过街天桥景观设计的理论探析。

  人们一直就对过街天桥的印象不怎么好,甚至认为天桥上很脏很乱。但是不可否认,过街天桥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天桥对于疏导交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过街天桥越来越受到各部门的重视。天桥的设计是对天桥的文化、尺度及美学的综合设计,体现功能、美学、经济、生态环保等因素在这个天桥中的统一。

  过街天桥设计的思路是随着它的定位进行空间布局的;还有夜景效果的灯光设计等。天桥规划的目标是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对整个城市发展生态环保的一个统一,才能更好的反映出天桥对于整个城市的美。

  2.1 天桥设计的技术美学

  天桥景观设计须符合本身对于空间的要求,并以此为准则对景观设计元素予以美学的设计。天桥景观设计的这种科学技术和功能为主的设计特点即为天桥设计的技术美学特性。

  很多时候过街天桥建造在繁荣的地方,车水马龙,人流集中,如商业街、集中的办公区域、生活区、金融中心等,在这种情况下天桥的美学特性要首先考虑到,在满足大众的需求的前提下,牺牲经济成本,设计出独特的天桥景观。

  2.2 天桥设计的基本准则

  2.2.1 先经济、实用,而后美观。天桥首先是疏通的需求,并在工程技术与经济之间进行一个优化,这是桥梁设计的基本准则。是对过街天桥在满足技术、功能、经济的基础之上进行景观各个方位的一个深入设计。

  2.2.2 结构是受力的表现。传统桥梁由于技术落后,材料单一,成本低廉,往往只有拱桥、折桥以及廊桥等简单的结构样式,再富有创意的设计师也只有在纹理上才能寻找创新和突破,而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今天创造更多样更复杂的桥。

  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波浪桥可谓是让人惊喜的作品。作为城市滨水复兴的四个独特的海滨计划之一,波浪桥完全由木质打造,整个结构设计成为波澜起伏的涟漪,不仅是人们通行的重要空间,更是游憩场所,吸引了大批游人驻足观赏甚至亲身体验。

  2.2.3 主体与附属构件的协调统一。过街天桥的主要职责是保证人们有效率的通过,然后才是能够满足视觉上的效果。如栏杆,桥面的铺装、顶棚的装饰等。在满足耐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光彩的颜色和动感的线条才会给人以美的视觉盛宴。

  2.2.4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天桥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要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与整个城市空间统一,既体现过街天桥自身的美而又不与周边环境相违背。想要获得极佳的景观效果,可以从实际项目中的地理位置、空间环境等入手,顺其自然、准确无误地运用造型法则,焕发灵感的勾勒出天桥造型、使天桥能够完美的融入周围空间的环境。创造出规划和谐统一的城市绿地。

  2.3 天桥景观设计现状及问题。

  2.3.1 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天桥的设计其实就是一个对于桥自身结构的设计,其实不然,景观设计仅仅是表面上的工作。两者分开的做法其实是一个误导。天桥中的景观设计要早期对于整个景观进行把控,景观设计师应从景观的角度去分析并提出设计的想法思路,以便作为后期深化的依据。

  2.3.2 现在我们国家对于过街天桥的设计还是以实用为主,处于刚刚起步,一般归市政道路设计部门来完成对于整个项目的设计,很少有拿出来交给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来同步规划完成,这些部门中景观设计师基本没有,他们在天桥的整个设计中并不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使天桥景观设计受到局限,也使天桥景观设计跟不上城市的更新步伐。

  2.3.3 设计思路还有些空白,目前大多数在照着国外的方案进行改动,自主创新设计的思想还相对来说比较弱。

  第二章 淮海中路过街天桥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淮海中路过街天桥基本概况和现状分析

  基本概况

  淮海中路坐落于上海市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相比起南京路浓厚的商业气息,淮海路则以品味格调说扬名。本案位于淮海中路与南北高架交汇处,是连接淮海中路重要的人行通道。

  淮海中路人流密集,南北高架车辆川流不息,人行天桥正处于淮海中路和南北高架交汇口,为此地区的交通核心区域,临近地铁一号线黄陂南路站,周围有多个公交车站点。

  以南北高架为界淮海中路东段以商业、办公为主,主要人群为本地白领,海内外消费者。淮海中路西段以住宅区为主,主要人群为本地居民。淮海中路方向,是吸引人群驻足的一个节点,拥有整条繁华的商业街景色。南北高架方向,处于高架桥下方,车流量大,容易形成扬尘污染及噪音污染。

  现状分析

  东段整体商业精致、时尚,K11购物中心就是淮海商圈的活力点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主要人流的群体密集的重点区域。西段整体为传统型住宅配套商业区。缺乏活力创新,不能给消费者带来新的商业体验。淮海商圈带来了大量的人流,但是两边的人流到达天桥处就呈现减少状态。并没有通过人行天桥起到较好的连通作用,拉动人流。

  设计概念和策略

  本次设计将住宅、商业、办公、自然、观光、休闲融为一体,以三角形为基本元素,取“三”为数,蕴含三生万物、孕育创新、生机无限之意。

  K11购物中心之所以成功,原因就是把艺术·人文·自然三大元素融合,将艺术欣赏、人文体验、自然环保三者进行结合起来,带出创意、自由及个性化的生活品牌,为大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把艺术带到了大众之中。希望借鉴K11成功的商业模式,通过创新增加一些新的活力点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例如:

  · 在保留传统商业的前提下,强化其建筑特色。

  · 融入艺术欣赏景观。

  · 加入特色餐饮品牌,创意生活品牌……等带动淮海中路两边的人群流动和商业活力,使其可以更加繁华。

  第三章 设计愿景和手段

  设计愿景

  景观天桥与周围商圈融合着并延伸到不同的区域内,使之形成一个大的活力点。开阔的观景平台空间,合理优化高架桥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游客可以更好的感受淮海路的商业氛围。空中的生态休闲长廊,绿植贯穿于整个天桥,游客可漫步其中也可驻足观光,同时绿植延伸到城市主题艺术公园,营造完整的空间氛围。同时增强空间景观感受并减少噪音和粉尘对环境的污染。打造快节奏时代的便捷通道,减少步行行径,提高通行速度。把公园与天桥融合了起来供人们放松休闲,可以在此慢速通过或逗留,艺术雕塑小品与绿化相结合,为群众提供游憩、休闲和接受艺术熏陶的活动场所。连接办公楼内部商业区的空间,可以在此设置临时艺术展览,户外休息椅。定期举办一些主题性活动,以此来丰富空间的功能性和营造不同的体验氛围。高架桥上采用垂直绿化形式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结合底部主题艺术装饰,增加整体商业氛围。

  具体手段和分析

  我在设计本案之初画了草图。通过翻阅大量的优秀景观设计方案,捕捉灵感,画出设计基地后,我希望的设计是通过本次研究设计使这里成为一个可以供游人休憩、玩乐、让人能记住的地方,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经济效益,与旁边的小公园融入一体,加入艺术雕塑和一些科普类的讯息。然后我用了SketchUp建模来更直观的体现出我的草稿,查看不足之处,并作出了初步的效果图来和我的导师进行交流,廖老师给了我一些建议和指导,并最终确定了方案。回去之后仔细地分析老师的建议,然后在模型和效果图里修改了我的不足之处和需要加的一些东西。

  小结

  人们为了休憩活动,而引入了城市绿地。希望在这片绿地人的感官被无限放大,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在历史区域中的淮海中路过街天桥景观设计中我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价值观的改变。我们在重视城市发展的同时,万不可忽略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重视乡土人性,尊重自然。本案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对于整个的绿化做了一个初步的规划,目的在于打造一个富有层次和趣味的街心绿地。

  城市天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生存。景观设计作为天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尊重自然。所以在通过实地调研之后,合理安排了休憩的椅子,和公共卫生间等,让到达此绿地的人们,不仅能舒心的通过钢筋水泥的地面,还能欣赏大自然的魅力和现代人类的智慧。

  建立休憩系统。作为繁华街区中的景观改造,需要的是尊重自然,艺术创新,在设计方案中要考虑到历史文化特色。在放置硬件设施时要与建筑风格相互呼应,在了解当地的情况之后可以通过景观天桥来吸引或拉动两边的人群,促进多元的文化交流。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