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发布日期:2020-09-09 15:06:07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变化在治疗原发性痛经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个痛经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5个病人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变化治疗,这组治疗组。35个病人用痛经丸进行治疗,这组为对照组。所有病人都以一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五个月经周期后对疗效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组有25个痛经病人被治愈,有8个痛经病人感觉有效另外2个痛经病人感觉无效,总体来说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有5个痛经病人被治愈,有15个痛经病人感觉有效,痛感减轻。另外15个痛经病人感觉无效,总体来说有效率为57.14%。两组总有效率的对比的统计学意义还是很显然的。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变化来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比痛经丸一般治疗疗效更优。
关键词  少腹逐瘀汤  原发性痛经  临床观察
原发性痛经是指无器质性病变且伴随已久的痛经,在临床中原发性痛经还是很常见的。本文主要论述的原发性痛经,指女性在月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肚子疼还有腰部不舒服或者还有其它部位随月经周期同时出现和消失的拘急不舒,例如有不想吃饭,饭后就吐、常出冷汗、手凉脚凉,更有甚者会因为影响气血留驻运行而昏倒,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近几年统计,74%的女性都有痛经,比1980年上升40%,而原发性痛经缓解率从76%下降到69%[2]。现代以西方科学主导的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以至于无从着手,而传统中医对原发性痛经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可开方用药,也可以针灸拔罐,本文重点对开方用药中少腹逐瘀汤在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上进行观察研究。总结出用少腹逐淤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治疗规律,以便于临床掌握该方的使用规律,提高疗效。
1  病例来源
本观察70例病例均来自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患者。
2  一般资料
患者中青年女性70例,年龄17~38岁(17~28岁44例,28~38岁16例)。均来自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全体患者均排除器质性病变,中医诊断都是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诊断标准
3.1  中医诊断标准
    朱文峰[3]在所著《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表述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诊断标准为:女子小腹疼痛,可痛及腰骶,疼痛发于经期或经期前后,呈周期性,经后疼痛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的疾病。
 
3.2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符合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症状表现的诊断标准: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小腹冷痛或疼痛,得热则舒,畏寒,肢冷,严重可见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四肢逆冷,甚或昏厥,月经量偏少,经色暗淡,有血块,如黑如墨,得温则易于血块下,经血出,血块和痛疼减少,舌质淡暗,舌苔或润或白腻,脉弦或沉迟。
4  治疗方法
4.1  药物组成
治疗组:痛经丸(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丸剂口服,成分: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香附(醋制)、延胡索、炮姜、肉桂、丹参、五灵脂、红花、益母草。
对照组:少腹逐瘀汤。方药组成:小茴香(炒)、干姜(炒)、元胡、没药(研)、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生)、灵脂(炒);功效与主治: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4.1.1少腹逐瘀汤配伍[6]
小茴香,其味辛、性温,归肾、脾、胃、肝经。小茴香挥发油能够明显减缓小鼠子宫平滑肌痉挛状态[7]。干姜,其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干姜醚提物、水提物都有镇痛作用。元胡,其味苦、辛,性温,归脾、心、肝经。没药,其味辛、苦,性平,归心、脾、肝经。当归,其味辛、甘,性温,归心、肝,脾经。川芎,其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官桂,其味辛,甘,性热,归肾,脾,膀胱经。治疗命门火衰,肢冷,亡阳,腹痛,腹泻,经闭和徵瘕。赤芍,其味辛,苦,性微寒,归肝经。蒲黄,其味苦,性寒,归肝经。五灵脂,其味苦,咸,甘,性温,归肝经。活络气血而止痛,化除瘀滞而止血是其主要作用,是治疗瘀滞疼痛的要药。
诸药相配,是治疗化瘀散结、温通阳气,散寒止痛、调节月经的绝搭。
临床加减:四肢不温,酌加熟附子,巴戟天以温肾助阳;若兼见经血如黑豆汁,肢体酸重,苔白腻,证见寒湿之象,宜酌加苍术,茯苓,薏苡仁,可以健脾除湿;如果例假期间,小肚子拘急不舒,喜好温暖,并且经血不多,颜色不红,质地清稀,或见怕冷,手脚冰凉,脸色不红润,舌体亦不红润而且舌苔为白色不厚,脉沉细或涩,都是虚寒所导致的痛经。治宜温经养血止痛,方用大营煎加小茴香、补骨脂[8],此为经验用方。
4.2  服药方法
少腹逐瘀汤治疗组:水煎服,由我院煎药室代煎,每剂2袋,每袋100ml,每次1袋,每日两次口服,临经前2周服用,服药期间禁服其它止痛药,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绪起伏过大,经期避免游泳或当风着凉[9]
痛经丸对照组:口服,一次6-9克(一袋),每天1-2次,临经时服用,服药期间忌生冷食物,不宜着凉,不宜同时服用人参或其制剂。
4.3  疗程
月经周期开始前7天至月经周期结束为一个治疗过程,连续服药治疗要达到三个治疗过程。疗效分为两回记录:治疗结束后第一个月经周期和停止服药后3个月经周期的痛感对比进行评分。
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不积分,小肚子痛,腰部不舒等症状消失,三个月经周期不吃药后疼痛症状没有出现。
有效:治疗后积分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3/4,小肚子痛感减轻,其它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稍微改善。
无效:腹痛及其它症状没有变化[10]
 
6 统计学处理
治疗前后VAS评分自身对比[1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5例 6.43士1.50 1.93士1.66
对照组 35例 6.40士1.40 3.22士2.46

 
7  结果
治疗组有25个病人被治愈(治愈率71.43%),有8个病人感觉痛感减轻(有效率22.86%),有2个病人症状没有明显变化(无效率5.71%),总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有5个病人被治愈(治愈率14.29%),有15个病人感觉痛感减轻(有效率42.86%),有15个病人症状没有明显变化(未愈率42.86%),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8  典型病例
李某,22岁,14岁初潮,痛经多年,起自行经时劳累淋雨,下水涉寒所致,每于经来少腹疼痛甚剧,痛抵腰骶,得热稍减,经来色暗有血块,血块下则痛稍减,舌紫暗有瘀斑,面白色青,四肢逆冷,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调通气血。当归9g,川芎9g,肉桂6g,赤芍9g,干姜9g,吴茱萸6g,延胡索6g,没药6g,官桂9g,小茴香12g,五灵脂9g。白芍6g,水煎服,每日2次,服2周。服后疼痛减轻,血色正常,血块减少,又服原方4周,基本痊愈,未见复发,疗效显著。
9 问题与展望
本论文因观察资料来源范围有限,且样本量小,故所辨证型不能完全代表临床所有原发性痛经,有待今后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设计。
本论文由于经费不足、患者配合度差,未能完成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安全性检查,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论文重点在于临床观察研究少腹逐瘀汤加减变化对原发性痛经的改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此类患者的痛经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并观察其对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吴承玉,袁肇凯,王天芳,李灿东,中医诊断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9
[2]孙理,对妇女痛经发病率的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6):461-463
[3] 朱文锋,何清湖 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0-856
[4] 中华人名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63-265
[5] 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44
[6]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7-313
[7] 李冀,方剂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96
[8]李伦,刘琳,李传玉,3种活血化瘀药对实验性血瘀证模型大鼠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6):37-39
[9] 李冀,方剂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96
[10]  马秀丽,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9(2):57-58
[11] 贝政平,来佩俐,张斌,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S].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45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