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论文 > 体育学
新媒体环境下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途径研究
发布日期:2024-08-24 20:33:31

  前言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四川省民族种类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彝族传统体育来源于彝族人的生产生活,内涵丰富,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广泛受到彝族人民的热爱。人们将传统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的遗产,以其浓郁的生产气息、鲜明的生活风格以及生动的身体语言,充分展示出民族的审美观和文化观,是彝族璀璨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近年来体育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与媒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表现在体育与媒体的双向拉动和彼此相互影响方面。在资讯发达、传播为王、网络与信息技术全球共享的当今时代,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资源,把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广为传播,引起外界的关注和支持。并根据新媒体的实时更新、搜索、超链接、个性定制等多样化的功能,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展和传播方式的变革,还为促进凉山彝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

  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全球化背景下凉山彝族自治州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弱化的现象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受到冲击,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特别是在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而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处于同样境地。据史料记载彝族传统体育有43项,这些体育项目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来自祭祀中的活动,二是举行斗牛、斗羊、斗鸡、选美等活动,三是夜间的火把节。其中充分地展示其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之精髓的多以摔跤、斗牛、赛马、射箭、射弩、挥刀、歌庄和彝族舞蹈等活动著称。然而现在却有许多的传统体育项目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人们平时的体育娱乐活动内容逐渐的从传统体育项目过渡到现代娱乐体育项目中。彝族传统体育项目虽有所继承,但继承的项目和参与的人数却在逐渐减少。就目前来看,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只有在重大节日或赛事中出现居多,多以斗牛、斗羊、彝族舞蹈、摔跤、赛马等项目为主要体育活动,并且展现形式还是以节庆、或者其他活动进行传播,并没有以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核心进行全面、深入的传播。

  2.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转变与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变迁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彝族人民与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许多人都出去寻求发展道路,来提高个人经济收入水平以改善生活水平。据凉山州统计信息网显示:凉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在201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84.19亿元,增长17.5%,“十一五”时期,凉山地区生产总值从全省第8位上升到第7位,年均增长15.5%,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09元,同比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6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05元,同比增长12.3%。而凉山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1.8%。经济条件的改善促使彝族人民生活发生变化,人们的空闲时间增多,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也逐渐增多,但参与意识观念却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是选择参与当今流行的体育娱乐项目。根据研究者曾洪林和韩勇在《四川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抢救与保护》研究中发现,针对凉山彝族自治州五个不同的县城村民在2000-2010年日常体育娱乐活动进行调查,其研究结果得出:2000年以前村民参加的娱乐体育活动还全是彝族传统体育项目,在2002年以后,村民参与的彝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始逐渐减少;2010年后,开展的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少了,接触更多的反而是现代娱乐体育项目。随着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体育需求的观念便发生变化。

  2.3新媒体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分布状况及传播效果分析

  2.3.1凉山彝族地区新媒体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般认为“新媒体”就是指继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基础上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开发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近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邮电通讯业发展有所提高。据凉山州2010年统计,全州邮电通讯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95亿元,增长9.3%。通讯企业当年新增光纤5840皮长公里,年末光缆总长度达到42938皮长公里,增长24.8%;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15.43万户,增长39.5%;公网电话用户达245.52万户,增长19.9%;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2.31万户,下降3.5%,移动电话用户203.20万户,增长26.2%。全州电话普及率达到51.58%,比上年提高7.72个百分点。而新闻出版事业也在持续发展。全州出版地方报纸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2967万份;出版地方杂志彝、汉文版两种,发行量6800册。随着新媒体的广泛覆盖,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信息文化产业也逐渐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向新型的新媒体靠拢,这为本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信息的传播尤为重要。

  3.2.2新媒体对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效果分析

  新媒体具有的时效性、互动性、多样性、个性化等功能特点在,在体育文化传播方面有巨大的优势,一是为体育文化传播提供了庞大的用户群体。拥有新媒体技术的用户群,广泛活跃在微博、微信、博客等网络媒体,这给体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据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显示,在2014年,我国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进行网页浏览的平均首屏呈现时间为2.31秒,网络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达3.71Mbit/s(兆比特每秒),我国网络平均可用下载速率提速5.1%,平均视频下载速率提升幅度达21.5%。在2015年凉山国际火把节中,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活动场景,的宣传片在发布的两天内获得了2.2万次点击数,以彝族歌舞为核心的凉山火把节的开幕式短片更是获得了12.9万的播放次数。因此,新媒体超强的时效性大大提高受众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的资讯。二是新媒体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丰富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知,凉山彝族群众在2015国际火把节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互联网、电视、报刊,其中互联网所占的比重为75.5%,电视为60%。可知,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在对外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力量不可小觑。

  2.3影响新媒体环境下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

  在新媒体环境下,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据调查的结果得出几个主要因素:一是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山区,除了州市级的几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外,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缓慢,现有经济总量较小,人均水平较相对于全省来说较低。据州统计报导,凉山彝族自治州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从县域尺度看,GDP总量居前五位西昌、会理、会东、冕宁和盐源共实现GDP922.93,占全州GDP的70.2%,增速最快县比最低县高14.8个百分点。年人均 GDP 最高的西昌市为 22402 元,最低的美姑县仅为 4687 元。经济重心说明凉山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水平西部要高于东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较大。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全面。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对象大多以州内受众为主,虽有一定的对外宣传意识。但是由于资金、人力、观念等方面的限制,对外宣传的力度仍旧很微弱。在文化活动、传统节日的品牌打造上,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其内容决定了这样的传播方式仅限于人际传播的范围,活动和演出只能对当前面对面的受众起到传播效果,极少的受众数量使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三是政府重视度欠缺。当地政府和专业媒体携手在网络、网站、手机报等方面创造了较好的新媒体平台,体现出了运用新媒体传播的意识。但是依然存在思维局限, “换汤不换药”,仅仅将旧有的内容直接搬上网,缺乏吸引力与交互性。四是群体参与意识薄弱。受现代体育的巨大冲击,其激烈的竞技性和丰富多样的娱乐性,相对于传统的体育项目更吸引许多大众的青睐,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人越来越少,彝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五是新媒体普及范围不够广泛。纵观凉山州的传播媒介,全州广播覆盖率为80.76%,电视覆盖率为 89.80%,数字电视用户有8000余户。由于广播电视技术是一项高技术、高装备和高消耗的产业,基本设施耗资巨大,日常运行也需要大量资金。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力薄弱,广电事业发展主要依赖国家财政补贴,为此,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中,广播、电视和报刊还是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新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得相对较少。

  表1 新媒体时代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

选项

影响因素

选择人数

选中频率

排位

1

经济结构发展不合理

85

47.2%

1

2

宣传力度不够全面

80

44.4%

2

3

领导重视度欠缺

43

23.8%

4

4

群众参与意识薄弱

72

40%

3

5

新媒体普及率不够广泛

41

22.7%

5

  新媒介环境下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推广的对策

  3.1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政策环境

  凉山州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使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经济水平有明显提高。为进一步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较大等问题,州政府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2 创新传播途径:网络宣传活动创意,突出新媒体个性

  彝族传统体育本身就具有丰富多彩民族特色,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但在地方官网上体现出给观众的却是平淡无奇,缺乏新颖。交流沟通是新媒体微博、微信的主要表现,可以说微博、微信是一种社交媒介。在微博中制造新意的话题,会有大量的使用者参与互动,利用这交流平台,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影视等形式,及时发布彝族传统体育的项目介绍,使广大群众同时获得视、听、触、嗅、动等多方位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人们对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注度,从而有效的宣传彝族传统体育文化。

  3.3把握时代气息,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走进校园,走向国际化

  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如何薪火相传,教育是最基本的途经,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最不可忽视。在各民族院校中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少数民族体育传统项目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并加强这方面宣传的策划,将传统体育项目融进现代体育活动中,以本民族体育活动为基础,结合各学校的条件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融入于体育教育与体育锻炼,则是发展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最佳选择。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单是要走进校园,更重要的是走向国际化,自新媒体的到来,加快了信息的全球化,体育项目的全球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说这是一个与世界接触的绝好机会,在现代生活中,大多数人对传统体育了解甚少,可以借此机会,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在新媒体的作用下,辐射到更广阔的地域,让国民了解,让世界了解。因此政府可以利用用官方网络平台、地方影视媒体进行全方位的传播,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的超速转播率,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达信息,使更多人进一步了解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

  3.4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民族群众是传播的主体。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一般只有在节日庆典、州级大型活动中,州政府、官方媒体才会进行宣传,而且宣传的时间短、范围覆盖率低。从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长远发展考虑,需要加紧本州网络宣传的力度。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当地的民族村寨进行考察调研,摄取有关传统民俗的传统体育,制成影视或表演项目,并组织相关专业性表演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展开不定期限的下乡活动。例如,传统体育文化影视节、彝族歌舞下乡文艺表演等活动。在活动中注重群众互动的环节,根据民众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增设一些非竞技性的娱乐传统体到更广泛的传播。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体育参与的需求,也使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结语

  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给彝族人民的健康、风趣和活泼的节日气氛,是彝族民俗事像的重要标志。但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与推广并非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当地政府、媒体、社会事业单位、个人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利用新媒体推动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