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论文 > 艺术类
浅析李斯特《随想圆舞曲》中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关系
发布日期:2024-09-18 16:02:17

一、引言

浪漫主义时期在西方音乐历史中有很大的地位,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数不胜数。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一直经久不息的流传至今。李斯特被称为“钢琴诗人”,他的作品风格特点都具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他改编的舒伯特的《随想圆舞曲》是一个鲜为人知却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的钢琴作品,在四年的学习中我对这首曲子有一定的演奏经验,所以把它作为一个具体例子作为分析的重点,这不仅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奏中对自身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且对作品本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钢琴的弹奏中,音乐表现和弹奏技巧是钢琴演奏中两个重要的部分,技巧是演奏本身的基础层面,音乐表现是甄别作品演奏质量的关键环节,探讨二者的关系问题对提高演奏者本身而言就有积极意义。在众多前人的研究理论中,音乐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与李斯特的这首钢琴曲联系起来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所以以这首曲子为中心展开研究,就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特点为前提,配合谱例来分析在曲子的个例中音乐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关系问题。

二、李斯特与随想圆舞曲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演奏一首乐曲之前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特点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过程。

李斯特

李斯特原名弗朗茨·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19世纪上世纪,浪漫主义前期在欧洲音乐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的数量与题材十分丰富,主要成就是在交响乐和钢琴方面。李斯特一生放荡不羁,教了很多艺术各界的朋友,这也为他后来的音乐事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谱写钢琴曲是李斯特极其重要的领域,钢琴作品主要包括:奏鸣曲、协奏曲、练习曲、种种类型的舞曲另有大量改变曲。李斯特在充分的显示他作为大家的纯熟技巧的同时,也呈现了他的浪漫派的观念。他的钢琴作品形式多样,和声丰富,力求不同音区与不同音色之间的对比效果,在炫技上也有更多的提高。总的来说,李斯特最大的贡献就是在钢琴技法上有了更深的研究。

随想圆舞曲

    《随想圆舞曲》是李斯特根据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的圆舞曲《维也纳之夜》所改编的钢琴作品。这首曲子不同李斯特其他的乐曲,是一首鲜为人知的钢琴曲。此曲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具有不同的节奏特征,在调式调性上也有较大的区别, 此曲在保持原曲的基础上,增加了李斯特的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是一首值得钻研的钢琴作品。                 

三、演奏分析

探究了一首乐曲的背景之后,从乐曲本身出发在乐曲的音乐风格、音乐表现、技巧的重难点这三方面来进行重点分析可以更直观的去解剖音乐。

(一)音乐风格分析

西方音乐的发展在音乐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一般分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音乐、中世纪时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和二十世纪音乐。浪漫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浪漫主义者的心里,音乐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说是最富有其特殊性的,是艺术中的艺术。浪漫主义音乐在注重对感情、爱情的最强烈和个性化的表述下,自传性的,偏重心里变化的特征也非常明显。

在追求进一步的个性化和表现化的同时,调式调性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钢琴由于乐器在当时的普及,也出现了音质音域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变化使众多音乐家对于钢琴的音乐创作情有独钟。随着音乐生活的丰富和发展,整个社会也开始注重音乐的学习和培养多方面的素养,这为29世纪之后的音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比以前更着力于音乐表现。钢琴作品的音量音色幅度和范围也不断扩大。我们根据李斯特《随想圆舞曲》的谱面上进行分析。

1. 第一部分

作品的第一部分是富有激情的。开始为C大调音乐,以八度和弦的渲染使作品表现的更加壮丽辉煌,和声效果明显。旋律以级进的方式构成后转为F大调,以八分音符为主要音型结构,旋律线条优美流畅与C大调形成对比音乐。

2. 第二部分

在第二部分中,音乐的调式转变为较为舒缓的降A大调,旋律流畅,左手伴奏以三拍子特征为主,右手旋律在乐曲进行中有明显的转调特征,旋律优美。在这部分的乐曲的后半部分,乐曲由降A大调转为F大调,上方旋律以音程为主要特征,在音响效果方面有较大的变化及增强。

3. 第三部分

在第三部分中,音乐是典型的三拍子结构特征,上方音乐开始丰富动感起来,主要是以三连音的形式构成的旋律。旋律以级进的形式构成,在旋律进行中,作曲家又加进了部分变化音,对整个乐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第三大部分的第一小部分的最后,乐曲重复性的出现了第二部分的旋律,作曲家运用了八度音程,不仅在力度上增加了不少的效果,在情感上也增强了一定的感染力度。

在第三大部分的第二小部分,乐曲以重复前一乐段为主,在保持主旋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音乐元素和表情、速度、力度记号,在此乐段的结尾处,作曲家以十分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为特点,以不稳定的升do为结束音使听众倾向于下一乐曲的出现。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是整首钢琴曲目的结尾部分,在这个部分中,作曲家首尾呼应,在保持乐曲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旋律音型以双手小琶音为主,速度变成由快板变为慢板,给人以恬静优美流畅的感觉,在曲子的最后两小节双手的交替琶音在高音区谱写出如风铃般的悦耳声音。

(二)技巧难点分析

钢琴的演奏技巧是表现音乐所必需的技巧,在一首乐曲中,音乐的演奏技巧往往在是一首乐曲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要想解决好技巧问题就必须分析透彻一首曲子的速度、力度及其他重要的音乐表情术语。

 1. 强有力的八度

第一部分主要是以八度和弦为主,为了更好的奠定音乐的效果,这一部分在演奏的时候应采取断奏和深触键的演奏方式,突出音乐的层次感,注意关注力度记号,配合踏板的使用,烘托出音乐的氛围。在之后的F大调音乐中,旋律线优美流畅,在这里需要演奏者使用连奏及部分落提技巧,使音乐更加动听,旋律中的部分倚音需要演奏者表现的干净利落。在之后的音乐重复前一部分的音乐前提下,演奏者需要在音乐的第一拍踩下踏板,每小节一换,在乐曲中演奏者要求手腕保持平稳,深触键。

谱例一:

 2. 多声部旋律的把握

第二部分的旋律较为平缓,乐曲的速度放慢,主要以连奏为主,在其中的几个转调部分出现时作曲家是以和声的形式处理的,这几个和声演奏时应以立体的音响效果出现,这时就要求演奏者要在触键的同时要配合呼吸来完成。在之后的F大调中,倚音的出现使乐曲更加生动流畅,手指要落键清晰,指尖要稳。

谱例二:

 3. 关于旋律流畅的跑动

第三部分为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结构,在演奏时要求踏板只在第一拍使用,保持乐曲的清晰度,上方旋律是较为快速的三连音,演奏时手指要灵活,为了保持乐曲的演奏效果及速度要求运用低幅度的抬指动作,左手手腕要平稳,双手演奏时手臂要放松,在后边的部分中,乐曲在重复了第二部分的旋律下,增加了和声效果,演奏时要根据和声变化来换踏板,手掌要撑起来,令和声效果更加立体形象。在后半部分中,双手依旧根据前半部分的要求来演奏,只是在后半部分中大量的十六分音符演奏时要松开踏板,触键要浅,音乐的颗粒感要凸现出来。

谱例三:

 1/2    1 2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