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国际金融联合监管机制亟待构建
由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体系与相关的监督及管理机制对于金融资产的监管力度较为匮乏,对于相关领域的控制与限定力度较差,从而导致国际金融资产的发展呈现出了混乱的状态,继而导致了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延滞了世界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金融全球化的监管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可分割。金融全球化沿着金融服务国际化、金融工具创新化、金融监管自由化、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道路不断向前推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放松或部分解除的官方金融监管的现象,即实施金融自由化,引发了大规模自由化的国际金融监管。金融自由化使得国际金融机构之间活动范围和沟通障碍的减少,以及新的工具和新的市场创造使金融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业空前激烈的竞争态势,加速了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市场全球化意味着规则和障碍的减少,从而促进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快全球金融市场也使得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增加。
如果放任资本自由流动,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会极大提高。从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合理改革,对货币体系的改进与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的金融货币监督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进而规范国际间资本的流通,逐渐发展成为更加完善且可靠的金融体系,而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高瞻远瞩,立足于更加长远的利益,不断提升国际金融体系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国际金融联合监管机制亟待构建。
3.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制度转型
现有的货币规则的制定和话语权被几个主要西方国家控制和掌握,大多数权利被集中在少数成员国之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缺乏发言权和代表权,无法保护自身利益,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权益的普惠与保障。因此,更新和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OECD,APEC等国际货币和金融机构的转型,发挥其能动性,使它们维护区域和全球金融秩序稳定,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预警的作用得到发展,这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将对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有序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示范效应。
3.2 国内环境的需求
3.2.1适应我国基本国策与对外经济战略的要求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要站在对外开放与自身改革的良性互动的角度,根据自身需要,在审慎控制风险的背景下扩大开放金融业,在建立良好的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系的前提下推动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在对内进行改革发展统筹的同时进一步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发展,在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领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表明态度,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路线,积极参与对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有利的国际新规则的制定。在对外经济战略上,中国已经提出“一带一路”的宏观规划,为了适应国内不断发展的需求,为了尽量规避政治和经济金融风险,提升中国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话语权与实现力,中国需要积极制定更为完善的对外经济战略,更为积极地参与国际治理。
3.2.2 国内各行业对各自国际话语权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国内各行各业的国际话语权意识逐步提高,中国逐步进入了一个话语权意识高涨的时期。正确认识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切实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各行各业实现持续绿色发展的紧迫需要和长期任务。我国各行业开始认识到,增强国际话语权,是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各行各业国际话语权意识增强的现象表明:当今中国在和平发展的历史化进程中,已经了解到自己的国际地位不足,对自身国际话语权的不足有着深切的感知,并在不断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过程积极寻求增强国际话语权,不仅是为了保护本国金融领域安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也是替周边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考虑。
第四章: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具体路径
4.1 积极参与现有货币金融组织改革并构建新的货币金融组织
在当前情况下,国际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是由少数西方国家所垄断,主要权利集中在少数成员国手里,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缺乏发言权和代表权,无法维护自身金融安全,继而导致其难以切实地对其经济利益提供有效的保障。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世界银行、货币组织进行更新,强化对OECD,APEC等金融机构的转型,进而有效地挖掘其在相关机构中所具有的主动性,有效地确保其在维护经济稳定与金融秩序等层面的作用,提升相关金融机构对风险的预防与控制,进而使相关基金组织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对相关金融机构与组织体系的共同发展发挥相应的示范作用。
对于现有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改革和更新的重点在于 :
1.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和其他组织的变革和创新决策和协调能力,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并能够具备特定的开放性、效率和透明度。
2.促进和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的转变。对现在正在运行的基本规则进行创新,特别是股份的比例,应对人员和组织上的安排作出适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拟定权和投票权,以改变一些西方国家长期的决策和投票程序的垄断。
3.促进IMF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作用的稳步提升。中国应参与建立基础设施银行,提升自己在IMF中的话语权;要鼓励会员国推动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透明化,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出台新的政策指导方针,带动多方力量,推动双边和多边监督,加强金融稳健;通过落实和实施新的国际标准,支持国家金融部门的结构改革;并推动私营部门积极发展,扩大市场层次,限制道德风险,加强市场规则和秩序,以促进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4.2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联合监管机制的构建
参与国际金融管理,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下构筑科学合理的国际金融联合监管机制,并规范化运营,从而促进稳定健全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其中,促进国际金融联合监管机制的构建是首要目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信息的透明化,尽可能地降低通过信息不对等所出现的恶意使用信息的行为。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有关的政府机构及部门应当适时地公开有关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等信息,并针对这些信息给出实时的回应,从而形成一种切实的金融风险预防与控制管理体系,快速地适应市场情况并及时指导转变其相关的金融与货币政策。
2. 不断提升对于各种流动性资本的管理能力,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大力发展自有金融体系的同时,还应当不断加大对金融投资的控制力度,就国际金融安全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的过程中,倘若其流动环节过于自由,未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极易导致流动性资产波动,进而引发危机,因此,应当对国际金融流动的各个环节展开严密的监控,利用更加完善的渠道与相应的管理措施,对相应资本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尽可能地阻止相关资本的恶性蔓延。
3.构建跨国性金融机构的综合性管理体系,在经济国际化的背景下的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动的现象日益明显,为了国际金融安全与平稳发展,在全球资本的范畴中,应当建立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其监控力度,从而构建对相关金融产品、金融资产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还应当提升对相关金融产品的跨国、跨领域合作的监督与管理体系,严格施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利用检定规程的规定之间的谈判,以规范市场,增加市场的透明度,避免金融危机和风险。
4.3完善人民币汇率安排机制并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
在当今社会,国际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高度发展,国家间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金融安全受到损害,国际金融的汇率政策和体制问题成为国际金融界的一个重要议题。身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要切实地深入到全球的金融管理体系当中,尽可能地为国内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保障,进而追去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稳定,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选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全球经济体系发展的前提下,我国人民币的汇率机制存在的最大的限制是缺乏灵活性,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并损害中国未来的金融安全设置的稳定性,也会导致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不健全。因此,健全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不断地对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改革,提升相关汇率的变动幅度,进而使得市场中的机构与企业能够按照相应的信息更加灵活地给出回应,从而使上述汇率变动状况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产品与资源的供求关系。与此同时,适当地提升商业银行对市场交易所进行的限制程度,以提高其仓位限制的灵活性,这样一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相关机制与体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逐渐降低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企业外汇的限定程度,促进本国企业对国外市场的参与度,让一些企业或集团的相应部分外汇市场中的实际参与者,充分发挥相关企业所具备的外汇运作能力,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最后,央行对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监控和管理,积极运用汇率政策,外汇管理政策和利率政策,发挥协调作用。
就在几年前的信贷危机中,国际金融机制出现巨大的混乱,在此基础上,我国通过大力扩大内需,提升对亚太地区的基金交换程度等措施和策略获得了极大的效益,在很大范围内帮助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及其他周边地区的相关部门机构走出困境。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大力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发展,其根本目标在于,逐渐形成全球范围内对人民币的接受与认可,进而有效地实行其在货币价值、货币交换与货币计价等相关领域所应有的作用,但是,我国所采取的上述行为,并非是为了寻求霸权货币的地位。在金融危机频发所带来的复杂的情况下的面前为了给国内的经济体系提供适当的保障,我国不断提升区域货币调整的力度与进程。通过上述行为能够得出,我国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位逐渐稳固,人民币外汇清算市场正在有序地形成,这代表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区域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
1 中国需要大力改善国内的金融市场环境,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从而对人民币的国家化发展,以及在地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提供强大的保障。除此之外,在我国不断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其所具备的成效已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我国的金融体系与货币机制越来越和谐稳定,这是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应该注意的是,即便我国的相关机制与体系已有了一定的完善,然而,其整体的发展进程仍旧较为缓慢,在当前情况下,我国整体的金融机制与环境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中国银行体系建设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普遍情况仍不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相应的金融监管也存在内外复杂情况难以准确确定、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我国金融机构自身运作发展水平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缺乏知名度较高的商业银行或者其他大型的金融机构,缺乏金融相关的话语权,从而不能合理有效地为国际货币的流通提供所需要的基本载体。最后,中国国内金融创新和产品类别数量有限,比国际通用标准要小得多,比如市场交易的人民币期货和期权尚未正式运行,因此利率的变动和汇率的调整预期等缺乏市场调试的流程,缺乏范本与熟练度。所以,中国需要加大自身金融部门改革开放,在短时间内建立符合现代建设标准和世界银行体系和完善的金融体系,使其能够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变革与创新,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一个恰当的环境。
逐渐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兑换程度与能力。这也是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与地区范围内影响力的必要条件。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金融机制发展不够完善,相关领域的经验十分匮乏,从而导致其对风险的预防与应对能力较差,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的提升人民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程度,应当注重以下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海外投资,在这一层面中,我国应当不断提升对于国内的企业以及机构向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程度,不断对国内的金融资本提供有效的引导,从而鼓励更多的机构、企业、单位向国际发展。其次,在金融投资、证券等业务中,需要放宽境外投资个人与组织对中国股票的各种限定条件,有效地吸引国际资产参与到我国的市场竞争当中,与此同时,对这些国际市场在国内的投资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逐步放宽外国机构的资格和信誉要求,试点发行存托凭证,并进行人民币债券发行业务。从而适度和有序的开放中国国内证券市场并使其取得更加稳定的发展。
第五章 总结
在对国际金融机制与货币体系进行管理时,国际金融领域的变革与创新是防范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的金融风险和新兴市场崛起都为可能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有利于积累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的经验。中国作为国际新兴市场的重要成员之一,需要加大自身对国际金融治理的参与力度,更能够从愈加公平公正的国际金融环境中获取利益。但是涉及国家利益的谈判道路始终充满艰难险阻,西方主要资本国家与既得利益集团掌握强大的话语权,总体来说制度改革并不顺利。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的参与度加强的同时要积极为自身的利益争取国际话语权,还需要推动制度平等开放的合作模式的建立,互惠互利,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条件,以及积极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积极探索与合作。从长远来看,国际金融治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前进的过程,为了自身经济安全与金融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仍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中国的金融领域国际化任重道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