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小城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新郑市为例
发布日期:2024-11-11 21:23:04

  引言

  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根本性和战略性地位。2004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中部崛起计划”,根据这一战略部署,相关部门编制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对河南省最大的两个影响是:中原城市群建设正式获得国家认可,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以京广线和陇海线交叉口所在地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城市群发展提供新空间。工作《规划》对这一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地矛盾日渐尖锐。2013年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针对当前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特征,中央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也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原平等20个小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工作的通知》指示,要先对原平、新郑等小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节约集约利用评价。2014年国土资源部提出,要用5年时间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来摸清家底。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来促进经济方式转变,是中原城市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开展新郑市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有利于新郑市了解地区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发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土地利用的方向,同时也为全国中小城市提供借鉴。

  1 新郑市简介

  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靠省会郑州,东邻中牟县、尉氏县,南连长葛市、禹州市,西与新密市接壤。北距郑州市区38 公里;东北距中牟县城45.6 公里、开封市区120公里;东至尉氏县城42.6 公里;南至长葛市区20.4公里、许昌市区40 公里;西南至禹州市区36.5公里、平顶山市区84公里;西至新密市区34.5公里。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6公里,总面积873平方公里,总人口78.6万,辖14个乡(镇),337个行政村。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浅山丘陵区,东部为平原,西北部为丘岗地。双泊河贯穿全市,境内长30余公里。下辖和庄镇、薛店镇、孟庄镇、郭店镇、龙湖镇、新村镇、辛店镇、观音寺镇、梨河镇等9个镇,城关乡、八千乡、龙王乡等3个乡,新建路街道办事处、新华路街道办事处、新烟街道办事处等3个街道办事处。2013 年,经年度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新郑市土地总面积88459.15公顷:耕地52176.41公顷,园地1668 公顷,林地6053.49公顷,草,481.8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9822.27公顷,交通运输用,4146.14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211.28公顷,其他土地1899.74公顷。其中:耕地中:水田221.51公顷,水浇地46732.52 公顷,旱地5222.38公顷;园地中:果园1667.71公顷,其他园地0.29公顷;林地中:林地4425.57公顷,灌木林地1356.58公顷,其他林地271.34公顷;草地中其他草地481.82 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中:城市1784.19公顷,建制镇5599.75公顷,村庄11749.01公顷,采矿用地302.6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86.6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中:铁路用地293.74公顷,公路用地1822.46公顷,农村道路1323.95公顷,机场用地704.03公顷,管道运输用地1.9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中:河流水面1517.54 公顷,水库水面362.61公顷,坑塘水面108.93公顷,沟渠192.85公顷,水工建筑用地29.35公顷;其它土地中:设施农用地848.31公顷,田坎963.27公顷,沙地21.68公顷,裸地66.48公顷。近年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农业投资不断增长,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第三产业势头强劲。

  2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趋势分析

  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分析主要是通过计算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匹配程度来进行趋势类型判定与分析。按照集约利用程度,从劣到优,依次为粗放趋势型、相对稳定性、集约趋势型、内涵挖潜型。仅当人口、经济增长而用地减少时,其节约集约利用趋势判定为内涵挖潜型,其余情况需结合人口、经济与用地的增减情况,根据相应指标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判定。

  2.1 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通过人口增长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计算结果进行二者匹配程度分析。如表1

  表1 新郑市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值及土地利用趋势类型

 

总人口与城乡建设

城镇人口与城镇工

农村人口与村庄用

农村人口与村庄用

 

乡镇

用地增长弹性系数

矿用地增长弹性系

地增长弹性系数

地增长弹性系数

判定类型

 

(PEI1)

数(PEI2)

(PEI3-1)

(PEI3-2)

 
           

市区

-0.35

2.13

16.29

2.05

粗放趋势型

           

龙湖镇

1.93

2.37

2.27

4.34

集约趋势型

           

孟庄镇

0.50

0.40

2.27

4.41

粗放趋势型

           

郭店镇

1.25

0.40

2.08

2.96

集约趋势型

           

薛店镇

0.6

0.70

1.30

3.27

粗放趋势型

           

新村镇

2.5

2.47

8.73

17.64

集约趋势型

           

和庄镇

1.1

1.07

1.36

2.6

集约趋势型

           

辛店镇

5.93

16.41

2.17

3.94

集约趋势型

           

观音寺镇

6.59

0.00

1.54

3.38

集约趋势型

           

梨河镇

6.35

2.55

2.11

4.71

集约趋势型

           

城关乡

8.77

9.91

2.41

8.54

集约趋势型

           

八千乡

10.49

0.66

6.31

8.52

集约趋势型

           

龙王乡

1.55

0.10

29.04

54.05

集约趋势型

           

新郑市

1.35

1.00

2.30

3.22

集约趋势型

           
           

  就全市层面而言,其PEI1值计算结果为1.35,表明人口增长速度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幅度较为一致,二者具有较好的匹配度。在所有评价对象中,PEI1值最高的是八千乡,其次是城关镇,分别为10.49、8.77,表明其人口增长幅度分别是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幅度的10.49、8.77倍,其利用趋势类型为集约利用型,除此之外,龙王乡、梨河镇、观音寺镇、辛店镇、和庄镇、新村镇、郭店镇、龙湖镇PEI1值也都大于1,表明其常住人口变化趋势与城乡建设用地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集约利用趋势类型均为集约利用趋势型,城乡建设用地较为集约。而市区、孟庄镇、薛店镇、市区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都小于1,表明这几个评价对象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常住人口增加幅度,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均为粗放利用趋势型,城乡建设用地利用较为粗放。这些评价对象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对比城镇人口与城镇工矿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和农村人口与村庄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不难发现,村庄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高于城镇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其中龙王乡村庄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约为城镇工矿用地的290倍。相对村庄用地而言,城镇工矿用地更需提高集约利用水平。

  2.2 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通过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弹性系数计算结果进行二者匹配程度分析。如表2

表2 新郑市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匹配程度分析

评价对象

GDP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EEI1)

GDP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ECI1)

判定类型

数据说明

市区

37.82

19.74

集约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龙湖镇

2.83

0.73

粗放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孟庄镇

0.81

0.08

粗放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郭店镇

1.72

0.59

粗放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薛店镇

1.49

0.44

粗放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新村镇

5.09

1.83

集约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和庄镇

1.83

0.58

粗放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辛店镇

10.15

5.09

集约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观音寺镇

17.47

4.32

集约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梨河镇

10.03

3.87

集约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城关乡

13.04

5.29

集约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八千乡

16.16

2.4

集约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龙王乡

0.82

0.1

粗放趋势型

弹性系数<全市,贡献度<1

注:判定依据见附录1

  从全市来看,2011-2014年新郑市GDP增长对全市GDP增长贡献度为11.86%,而建设用地增长对全市建设用地增长的贡献度为20.24%,表明新郑市GDP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同期,其上级行政单元,即郑州市 GDP增长对全省GDP增长贡献度为35.14%,而建设用地增长对全省建设用地增长的贡献度仅为8.10%,表明郑州市GDP增长与建设用地增长有较好的匹配度。新郑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落后于所属市的平均水平。就各个评价对象而言,龙湖镇、孟庄镇、郭店镇、薛店镇、和庄镇、龙王乡属于粗放趋势型。其中孟庄镇与龙王乡GDP与建设用地变化弹性系数分别为0.81、0.82,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两个评价对象GDP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分别为0.08和0.1,与新郑市GDP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0.59相去甚远,与郑州市ECI1为4.34相差更大。市区、新村镇、辛店镇、观音寺镇、梨河镇、城关乡、八千乡属于集约趋势型。在这组评价对象中,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的是市区,其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变化弹性系数为37.82,GDP与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度为19.73,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集约利用水平最低的孟庄镇与之差距之大由此可见。所有乡镇应注重协调性,均衡发展,粗放趋势型的乡镇更应合理利用建设用地,减少土地闲置与浪费。

  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定量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

  在集约节约利用趋势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因素综合评价发,从土地利用强度、人口经济增长耗地、用地弹性及用地管理绩效四个方面构建包括4个指数、7个分指数、11个指标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如表3,对2011-2014年间新郑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定量评价。

表3 新郑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指数

分指数

指标

指标定义

计量单位

属性

(代码)

(代码)

(代码)

利用强度指数(UII)

人口密度分指数(PUII)

城乡建设用地人口密度(PUII1)

指基准年的常住总人口规模与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值,反映评价时点土地承载人口总量的能力

人/km2

正向

经济强度分指数(EUII)

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EUII1)

指基准年之前的3年(含基准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平均值与基准年的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值,反映评价时点土地投入状况

万元/km2

正向

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EUII2)

指基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值,反映评价时点土地产出效益状况和土地承载经济总量的能力

万元/km2

正向

增长耗地指数(GCI)

人口增长耗地分指数(PGCI)

单位人口增长消耗新增城乡建设用地量(PGCI1)

指基准年的新增城乡建设用地量与人口增长量比值,反映人口增长消耗的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状况

m2/人

反向

经济增长耗地分指数(EGCI)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下降率(EGCI1)

指基准年前一年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与基准年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的差值占基准年前一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耗地的比率,反映经济增长耗地下降的速率

%

正向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EGCI2)

指基准年的新增建设用地量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量的比值,反映经济增长消耗的新增建设用地状况

m2/万元

反向

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EGCI3)

指基准年的新增建设用地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值,反映单位投资消耗的新增建设用地状况

m2/万元

反向

用地弹性指数(EI)

人口用地弹性分指数(PEI)

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PEI1)

指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的人口增长幅度与同期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幅度比值,反映建设用地消耗与自身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

 

正向

经济用地弹性分指数(EEI)

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EEI1)

指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与同期建设用地总面积增长幅度的比值,反映建设用地消耗与自身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正向

管理绩效指数(API)

城市用地管理绩效分指数(ULAPI)

城市存量土地供应比率(ULAPI1)

指基准年之前3年(含基准年)的各年实际供应的城市存量土地总量与城市土地供应总量的比值,反映存量用地盘活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管理效果

%

正向

城市批次土地供应比率(ULAPI2)

指基准年之前3年(不含基准年)的实际供应城市土地总量与经批次批准允许供应的城市土地供应总量的比值,反映新增用地供应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效果

%

正向

 1/2    1 2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