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论文 > 文学
从男性缺席到两性和谐——由小说中男性形象看铁凝女性意识
发布日期:2024-09-02 11:20:19

  一、小说中男性形象的演变

  铁凝小说中的男性似乎总是为了衬托女性而出现,他们在铁凝笔下黯然失色,缺乏优越感。大多数研究铁凝作品中男性形象的文本也常把男性的瓦解到修复作为研究重点。但是,铁凝笔下的男性单是为了表现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的转变吗?还是只是为了体现男性的蜕变过程呢?但不容怀疑的是,无论怎样的转变、书写,都不存在女性向男性低头的现象,而是体现了一种富有女权意识的主义。而铁凝小说中的男性也确实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演变过程。

  1.女性爱人的男性的缺席

  在铁凝的作品中,面对一位位女性,男性似乎永远都处于不完美的状态下,要么是健康有缺陷,要么灵魂有缺失,要么身份有缺席。他们成为了两性和谐关系中的逃离者,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而铁凝笔下的男性却是她讽刺的对象,并且承受着爱与性的缺憾之痛。

  《玫瑰门》中的方競,一位看似成功却有着生理缺陷的男性,而尹小跳的出现却满足了方競的虚荣心,他忽略自身的缺陷,享受着尹小跳的真爱。然而,生理的缺憾也让他对尹小跳忽冷忽热。他在得到尹小跳的爱之后更加积极寻找“治病”良方,拯救自身的缺陷,尝遍各种方法,无果。当他用尽一切办法之后,却被尹小跳成功治愈。尹小跳用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治好了方競生理上的缺陷。然而遗憾的是,小跳终究还是没能获得方競的爱。方競在治愈的自己的“无能”之后,又毅然放弃了尹小跳,让人们看到了他的虚伪,自私,他逃离尹小跳的世界,做了小跳爱情世界里的缺席者。《玫瑰门》中的华致远,可以说华致远是司绮纹悲剧命运的源头,他是司绮纹精神的缺席者,在占有了司绮纹之后又抛弃了他,致使后来司绮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庄绍俭出现时,对司绮纹任意羞辱打骂,甚至为了报复妻子婚前失贞,在外面游走于花花世界;待他家业败光,一身性病时才想起自己的妻子,并将一切灾难扔给她。这个自私自利的,游手好闲的男人,成为司绮纹身体的破坏者,更是司绮纹人格分裂的根源,成为身为司绮纹丈夫身份的缺席者。

  铁凝用看似嘲讽的手法,让一个个有缺点的男性跃然纸上,出现在她的作品中,让我们看到有缺陷的男性的普遍特征。

  2.儿女父亲的男性的嘲讽

  自古至今,父亲这一形象一直代表着权威,是一个家的主宰者,是人类进步的参与者,是儿女们的精神寄托。而在铁凝笔下的父亲形象,却完全颠覆了父亲的形象,使得原本有着儿女精神寄托的父亲萎缩得毫无形象可言。铁凝笔下的父亲和子女完全处于一种令人尴尬的印象中,他们成为子女走向悲剧的源头,成为家庭失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让自己的子女活在父爱缺席的世界中。《麦秸垛》中大芝娘的丈夫,在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尽过一点做父亲的责任,甚至为了逃避责任选择了离婚,使自己的孩子处于“无父”的状态。《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中,安然的父亲基本上是一位无能的父亲,有的仅仅是自己那微不足道的画家的身份,他还不如一位女学生勇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没有担当的父亲形象。《大浴女》中,尹小跳的父亲是一位逃避事实的懦弱者,在自己的女儿揭穿了妻子与唐医生的丑事,本该替自己讨回公道的父亲一次次选择逃避,退让,让女儿在幼年的成长历程中承受心灵的迫害。不管是大芝娘的丈夫、安然的父亲还是尹小跳的父亲,在铁凝笔下都没有将儿女过多的抱怨和失望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是用讽刺的笔锋将父爱的缺失导致的后果体现的淋漓尽致。《玫瑰门》中,同样是一位缺席子女成长的父亲庄绍俭,因为在意自己被包办婚姻而且娶了一位“不纯洁”的妻子而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他逃避着为人父的责任,让自己的三个子女处于父爱缺席的世界中。还有在《大浴女》中,俞大声在知道了在向自己实施性贿赂德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唐菲时,竟然都不敢承认,更甚至都不阻止女儿自甘堕落的行为,让自己的女儿在那样一个时代中自生自灭,却只是在女儿因为癌症的病痛离世之后,默默地掉了几滴眼泪来祭奠女儿的离去,权当是自己的悔过。但即便是这样,铁凝也没有用孩子的眼光来对父亲做评判,而是以孩子的处境来反衬父爱的缺席。

  3.爱人、父亲的修复拯救

  虽然,在铁凝最初创作的作品中,笔下都是一些容易让人记忆模糊甚至被遗忘的男性,他们的出现只是为了给女性作陪衬,相比于女性更是高出了一个层面。也有人说铁凝笔下书写的男性总是容易被忘记,没有明确的特性。

  可以说铁凝笔下的男性没有几个能够撑得起责任的,但铁凝并没有一味让自己处于这种写作模式下,她开始了对男性的拯救。在《笨花》中,塑造了一对集责任与孝顺于一身的父子形象。首先是向喜,铁凝将“眉目清秀”、“虎背熊腰”、“敦实健壮”等形容外貌的赞美之词洋洋洒洒地用在了他身上,体现出铁凝对这一形象的喜爱。不仅仅是在外貌上,在他们性格的塑造方面,铁凝也颇费心思。向喜身为向家的大儿子,面对父亲混乱的思维,不但没有嫌弃,反而劝慰自己的母亲善待自己的父亲,并且嘱咐自己的新婚妻子,不要嫌弃父亲等。向喜对于自己的婚姻生活也是尽职尽责,对待自己的爱人——无论是老婆同艾还是妾室,更是一视同仁,万般宠爱。不仅怕亲热时自己粗糙的手划到自己的老婆,还在参军入伍后为妻子省下银子。不仅如此,在《笨花》中最大的改变就是,父亲这一形象又高大起来,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向喜在他儿子向文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让儿子向文成自小就背诵《三字经》《论语》《弟子规》,并且鼓励儿子的通过研读儒家经典来学习与人相处之道,教导儿子做一个尊重长辈、谦逊有礼的人,向喜给与了向文成慈父般的爱。不仅如此,对女儿取灯向喜同样公平对待,无微不至的关怀,选择教育的亲力亲为,都体现出向喜的担当,使得自己的子女都成为优秀的、向上的好青年,也让我们体会到为父的伟大。铁凝颠覆自己以往的写作特色,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重情重义的,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人形象。再就是向喜的儿子向文成,对于他,铁凝给了他另一个典型的形象——笨花村质朴的领头军。他富有正义感,通过自己的谦虚好学,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带领自己的村子走向光明。就像丛琳说的:

  “向喜和向文成这对父子,都是忠厚、善良、重情重义的。是别人眼中的风云人物。他们的骨子里流淌的都是中国农民质朴而赤热的血液。”[丛琳.植根于当代乡土中国的“ 笨花”[J].文艺评论,2011,(5).]

  在《笨花》中,铁凝不仅仅是重塑了向喜父子这一对典型的形象,还塑造了许多其他的形象,如瞎话,糖担儿等丰满的人物。通过这几个人物的塑造,让我们看到了铁凝的转变,看到了她对作品中男性形象的拯救,也看到了她的成长。

  4.第三性视角下的两性和谐

  因为生活经历越来越多,铁凝的思想也逐渐成熟起来,她的创作不再停留在单纯夸奖女性、贬低男性或者是重建男性群体上,而是依着对生活的极大热情用自己的平常心去感受生活,体验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看到女性的作用,男性的成长,更看到了男女两性和平共处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希望。因此,她放下对男性的偏见,让自己走向男性的世界,并将男性带进女性的地盘,让他们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中互相搀扶,一起走向一个两性和谐的境界。达到

  “在两性和谐共处的基础上争取人的最大限度的自由”。“段慧芳.论铁凝小说中男性形象的演变[J]文学评论.湖南.2008.”。。

  著名女性批评家戴锦华在她的论文《真淳者的质询——重读铁凝》中曾指出:

  “铁凝所关注的,不是、或不仅是社会的性别歧视与不公正;因为她不曾仰视并期待着男性的崇高与拯救,所以她也不必表达对男人的失望与苛求;她所关注的,是女性的内省,是对女性自我的质询。或许在不期然之间,铁凝完成了将女性写作由控诉社会到解构自我的深化。”“戴锦华.真淳者的质询——重读铁凝[J]文学评论,1994 年,第 5 期”

  而现在看来,戴锦华的说法似乎有所偏颇,因为铁凝的创作不仅完成了自我质询,深化自我,而且使将对男性的批判与女性的自省融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个新的世界。

  铁凝笔下的男性基本没有地位而言看似“截止”到她的作品《笨花》中,在那个充满爱和正义的“笨花”村,向喜父子及瞎话、糖担儿等满腹正义的男子,他们的出现已经改变了铁凝一贯的创作风格,他们的出现,平衡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但看向喜,对妻子、妾室的关爱以及对家庭的照顾,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铁凝对男性批判的一种宽容。男性女性在这时已经成功达成一种共识,只有相互关爱,和谐相处,才能有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才能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

  铁凝通过对作品中男性人物的缺席、拯救、修复的描写,其主要想要表达的是自己对男性的偏见已有所改变,通过对所描写人物形象的改变达到两性的和谐,让我们体味暖暖的感动。

  二、小说中男性形象演变的原因

  铁凝所创作的小说中的男性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最终从没有担当、不负责任走到最后那个纯真朴实的笨花村的真性情的男人们身上,他们的改变不是偶然的作家创作转型,而是离不开铁凝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以及当时铁凝生活的社会环境下的熏陶感染,在各种情感、社会环境作用下,直接影响了人物形象的改变,促使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放到作品中。并且,作为一位作家,身在社会文化背景中,文学思潮的不断进步也影响着作家的创作方向。

  1.个人原因:农村生活经验与家庭生活经验

  铁凝出生在北京,父亲是一名油画及水彩画家,母亲是一名声乐教授。艺术浓厚的家庭环境为铁凝喜欢文学奠定了基础。对于父亲所创作的艺术,铁凝有着深深地感情,她认为,自己就是在这样的熏陶下才感悟到文学的美,人性的美。她在自己的作品中曾经写到:

  “作为观众的我,才会在雨后的村边读出许多北方的故事;才会在薄雾打湿的无名花瓣上感应到世界的庄重和俏皮,才会在娇艳欲滴的红土堆上发现令人惊惧的美丽;才会在蓬勃着装的人体上感受到自然的恩赐;才会在黑的山白的树身上悟出人生的喜悦、人生的明媚。”铁凝.感恩自然,回到生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62.

  铁凝真正对写作感兴趣是在父亲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之后,并且在父亲的帮助下得到著名作家徐光耀的指点。这让她的创作之路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并且为了实现自己曾说过的“女高尔基”的梦想,这时的她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创作之路做计划。但就在这时候,她因为徐光耀先生曾说过的“作家需要生活,而生活在农村”一句话,选择了去乡下当农民,并且当得认认真真。在乡下铁凝和那里的村民一起劳动,什么农活她都尝试着去做,尽管手上磨出血泡,她也毫无怨言,甚至是觉得满足。乡下四年的生活给了铁凝很多的经验,也让她学会了与陌生人相处,获得了亲切感。不仅如此,历经四年农村生活,铁凝不仅仅为自己留下了内容丰富的生活日记,还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自己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并且在这些材料的帮助下,铁凝创作的作品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也是满怀希望与理想的。如那时铁凝创作的《村路带我回家》中的金召、《灶火的故事》中的灶火等。

  另一个对铁凝创作有巨大影响的就是孙犁先生,回头看铁凝的创作历程,奔波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她并不是一个人孤独地奋斗,她的进步与成功离不开孙犁先生的指点,徐光耀先生给了铁凝创作的动力,但是在铁凝创作中真正推波助澜的却是孙犁。铁凝的创作风格、文学思想以及人格修养等都离不开孙犁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铁凝曾感慨过,是孙犁和他的小说“引领自己去探究文学的本质,去领悟小说审美层面的魅力,去琢磨语言在千锤百炼之后所呈现的润泽、力量和奇异神采。”所以,孙犁带给铁凝的不单是创作的动力和叙事风格的形成,更多的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1/2    1 2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