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论文论文 > 护理学
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4-08-07 15:20:52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增长,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主要原因。2010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脏,脑血管疾病,主要涉及心脏,肾脏和其他重要器官的结构以及功能的影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与遗传,肥胖,食盐摄入过多等因素密切相关[1]。临床研究中发现,高血压的发病和患者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情绪激动和紧张忧虑,加上外界的不良刺激,会导致患者血压迅速升高。所以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安慰鼓励、调节情绪和变换心境,改善其心理状况,可以有效的稳定血压,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患者的动脉血压出现持续增高,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疾病,随着经济不断建设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加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同时高血压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致死原因,影响到患者的重要功能脏器如脑、心、肾结构和功能,高血压成为了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

  高血压病发病原因除了遗传、饮食和运动等因素外,心理因素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情绪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或者经常在紧张、愤怒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刺激下,会引发机体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迅速使交感神经兴奋,机体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平衡出现失调,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心率加快,血液的私滞度增加从而诱发高血压疾病[2]。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因为机体衰老,加上离退休后其生活范围不断缩小,生活主要以家庭作为中心,很容易产生孤独和不安心理,子女独立,老年人对于子女的依靠,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丧偶等原因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和无用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3]。随着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研究表明,单纯药物控制血压并不能达到十分理想的效果,而心理干预已逐渐成为控制高血压的有效辅助手段,既有助于高血压的治疗,也有利于维持患者的心理平衡[4]高血压病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比非高血压病患者明显要高,焦虑、抑郁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血压。所以对高血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是降低其血压的有效措施。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保持积极平衡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紧张、焦虑的刺激,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迅速稳定病情,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铁二十局医院2015年1月一2015年10月收治的应用护理护理的8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2例,女31例,年龄35~85岁,平均(59.6士3.5)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8.2士2.7)年。选取同时期未采取心理护理的8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36一84岁,平均(58.3士3.1)岁,病程4个月一16年,平均(8.5士2.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本次护理护理观察期为3个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1护理对策

  (1)建立档案: 为了能够更好的观察患者的情况,记录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地址、病程、病史、并发症、体征、药物习惯、饮食状况、运动习惯等,测量血压、体重、身高,建立数据库,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

  (2)血压监测: 对于166例患者中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仍以综合性自主治疗;对于血压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及时进行调整治疗方案,确定治疗的有效性。

  (3)药物治疗: 饮食护理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时,降压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有效方法,因此,及时必备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服用时间不一,有饭前服用,有饭后服用,每餐开始前有专门护士负责高血压病人的发药,每次吃药后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防止患者把药物藏在口腔内。

  1.2.2饮食护理

  (1)限盐:食盐摄入应逐步减至每日6g以下(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1平盖食盐约为6g)。这里所指的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

  (2)限制饮食:最好不饮酒。如此,每日饮用量折合白酒少于1两。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日食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4两。

  (4)增加膳食钙摄入:常见的高钙食物有鲜奶,豆类及其制品,宜多吃新鲜深绿色蔬菜,海带,木耳等。

  (5)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选择鱼类,禽类,瘦肉等动物性食品,多吃豆类及其制品。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角色转换,积极参加治疗。通过改变其认识,来有效地促使其行为发生变化,提高遵医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同时,营养计划还应根据个体情况分别制定,特别是经济条件差的患者,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制订患者能够完成地方案,对于部分缺乏自觉性的患者,还应要求家属的监督和配合。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控制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我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是全家就餐,并且多数没有分餐,这很不利于患者饮食控制,护理人员必须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社区人群的保健指导,进行卫生宣教和家庭随访,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护理。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宣传,普及高血压病的饮食治疗知识,争取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6]。

  1.2.3心理护理

  因高血压患者病的时间很久,因此常常伴有情绪和精神的异常,从而影响血压的控制。由于患者病情的来回发作迁延不好,以及患者和家属沟通少,则患者就会有不良情绪,导致病人对治疗灰心丧气,不按照医嘱进行服药,甚至放弃治疗。为了减轻病人的情绪障碍,必须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包括对病人的理解、爱心和鼓励。如在天冷时给输液的病人热水袋保暖,在需要时主动给一杯开水等,同时细心观察,了解病人对疾病诊断、治疗及对护理人员的情绪反应,并及时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例如,一位中年女性高血压患者在量血压时突然全身颤抖,说不出话,经护理诊断为焦虑引起的反应后,护士即握住病人的手和蔼相问,耐心安慰、解释,转移她的注意力,使其摆脱焦虑情绪。事后帮助病人分析焦虑的原因,对病人进行疏导,帮助病人用理智和成熟的思维方式去克服幼稚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解除焦虑的目的。必要时有针对性对病人作耐心的交谈,使病人改变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上的消极态度,在护患沟通方面不断深入,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病人恐惧、悲伤、抑郁、孤独等心理,保持乐观向上,平稳安定的心境。 有利于反常心理的消除,使患者早日康复这样,病人就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关心,并且能够得到患者的信任及积极配合,鼓励患者能够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对其表现给予安慰及鼓励对其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7]。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帮病人搞好家庭关系,多给病人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如看电视、下棋、看报纸、听音乐等方式来摆脱疾病的困扰,帮助他们从心理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及亲人的理解和关心。护理人员做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前耐心反复向其讲清目的和意义,医护人员对其鼓励、安慰、支持以及理解,要以自身的耐心、细心、爱心与其交谈,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8]。所以,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并与家人一起对患者进行鼓励,让病人有一定能治好的心理,从而让患者能够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1.3效果评估

  选用血压控制率、遵医嘱率、疾病知识把握情况和血压水平的变动等几个方面就护理对高血压效果影响进行评估。记载166例(进行心理护理的83例和未进行心理护理的83例)病人心理护理前与心理护理后的生化计划: 血压、疾病知识的把握程度等等。

  2 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护理前,166例患者测得的生化指标平均值如下:空腹收缩压(150±180)mmHg ,舒张压(95±133)mmHg。、餐后2小时收缩压(156±192)mmHg ,舒张压(99±141)mmHg。护理3个月后,再次测得未经心理护理的83人生化指标如下:空腹收缩压(150±170)mmHg ,舒张压(95±130)mmHg,餐后2小时收缩压(152±195)mmHg ,舒张压(99±140)mmHg,各项生化指标与护理前相比无明显变化,而经过心理护理83 例患者的生化指标如下:空腹收缩压(140±165)mmHg ,舒张压(85±121)mmHg。、餐后2小时收缩压(152±186)mmHg ,舒张压(96±140)mmHg。;各项生化指标与护理前相比显著下降,结果显示护理护理组和常规治疗在空腹血压(FPG)和餐后2h血压(2hPG)改变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教育

  心理引导是提升高血压病人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因高血压病程高,需求很多时间用药乃至一直吃药,给病人的生理、心理、经济等方面形成严峻的压力。因而,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心理引导工作,鼓舞病人以准确的精神状况和情绪来面临高血压[9]。对于病人的个体差异,如文明层次、社会地位、认知才能的不一样进行恰当的健康教学,以处理病人的情感妨碍,增强打败疾病的决心,从而使被迫医治变为自动医治。与此同时,多与其家族亲朋交流,充分发挥亲人亲朋的支持效果,减轻病人不良心理状况,以非常好地控制血压,控制并发症的产生。

  3.1.1焦虑的护理

  护士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给予疏导,采取不同的办法改善患者的睡眠,我们不建议患者使用安眠药。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组织患者参加病区内的一些社交活动,使患者摆脱失眠、情绪低落的困扰。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练发音,练穿脱衣服,扣钮扣,洗脸刷牙,自己吃饭,使用便器等,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培养患者对生活的适应能力[10]。指导家属怎样按摩患肢及运动疗法中的注意事项。

  3.1.2烦躁的护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出现不耐烦的情绪,患者会在护理人员面前抱怨:我的病为什么还没有好?此时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期,护士的工作如果做好了,患者会从新振作,坚持治疗和功能锻炼,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正处于烦躁期的患者,护士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经常给予鼓励,哪怕只是一点点小小的进步。同时,还可以把其他病友作为榜样激励他。患者在功能锻炼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应该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重视,一定要避免其烦躁心理的出现[11]。

  3.1.3强迫症状的护理

  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思维冲动和行为的病人,如怀疑自己的衣服不合身,标准身材没有标准衣服,讲话咬文嚼字,之乎者也以示自己有文化修养,这种病人多数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病人,由于脑动脉硬化,脑缺血,神经传导减慢,导致感知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理解力减退,对各种刺激反应迟缓,这是一种老化现象,它可促使动脉硬化,导致血压升高。护士应用和病人屈膝谈心的方式,引导其恢复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定向能力,还可对忘性大的患者告之其亲属提醒或使用备忘录等。

  3.1.4护士的言行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护理人员首先要与病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象亲人一样关心体贴病人,应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谈,了解其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使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亲切、信任及安全感,向病人解释心理因素对此病的影响,从而达到释放心理负担的目的。

  3.1.5患者的情绪变化对高血压的影响

  高血压病是身心疾病,当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引起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应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12],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的关系,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要指导病人加强自我修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冲动、等,遇事不焦、不躁、心境平和,当病人有较大心理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谈等,以保持血压稳定。

  4结 论 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从而使健康教育不仅作为宣传教育手段,而且也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正是由于应用了护理程序。 总之,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病后均有心理状态的改变,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有效地心理护理,建立可行的护理方式和方法,寻找疾病康复的心理护理措施。由于个体性格心理素质不同,不稳定的心理状态表现也不一样,在心理护理上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方法,但总的原则是通过对病人在心理上的安慰、支持、劝解、保证、疏导和环境的调整等方法,灵活运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