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论文 > 政治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战略问题研究
发布日期:2023-05-16 20:41:39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已经是成为大势所趋。本文从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人才的创新素质入手,分析了科技人才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人才政策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与措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战略问题研究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和重要意义

  (一)创新型国家的提出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的国家。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性活动的投入比较高,支柱性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比较强,投入和产出的绩效比较高,科技的进步和技术性创新对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创新型国家,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的特征:创新投入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创新产出高;自主创新能力强以及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需要很多的条件,尤其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2年,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1]“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新的动员令。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如此描述“创新型国家”的标准: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要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要显著增强,并要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2]

  (二)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1.从科技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将贯穿于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始终。因为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和水平,所以我们要将其放在首要的位置,切实履行和实施。。

  2.从国际竞争角度来看,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言,焦点集中于科技和教

  育,不仅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而且能够提高国际地位。

  3.从国情角度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和科技总体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减缓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更加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常言道,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则是国家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想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高度且集中力量进行科技创新。

  王文强、秦文展认为,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膨胀、信息爆炸的时代,

  也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着创新需求、创新气息的时代。创新的时代迫切呼唤着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科技人才。[3]严家荣认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生产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决定性因素。[4]

  (三)现实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各国的竞争焦点已经转化为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才能更加有效率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人才素质,进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2.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这仅仅靠理论的支撑是不够的,只有努力改善观念,与时俱进,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够加速我国的科技发展。

  3.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明确目标,确定战略的实施与具体的方案,同样不容小觑。正确的决策不仅能提高动力,甚至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而科技的创新,关键在人才。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我们要将人口压力化为人才优势,在日后,也将会有越来

  越多的大学生在这一时代机遇下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创新型人才。

  二、人才因素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才战略的基本内涵

  人才战略是指国家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把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人才进行培养、吸引和使用做出全局性的重要的思考与安排。其战略核心是培养人、吸引人、使用人和发掘人。人才战略不仅是对未来发展的重要考虑,也是对研究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着眼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全面提高人才的基本素质,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通过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着眼创新体制机制,做到广纳人才。让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更加顺利。刘朝书认为,21世纪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大量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5]

  (二)人才战略的实施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强国的道路。我国是人口大国并不是人才大国,只有正确实施人才战略,才能将人才资源变成优势,才能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建设。而人才战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目的之所在。所以要把人才作为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众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和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中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常忠明在《铁道建筑企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中强调了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对振兴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并从优化外部环境、建立竞争机制、强化组织管理方面提出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6]

  (三)人才战略的意义和作用

  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

  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素质,在现代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把握住机会,实施正确的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关系党、国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切实提高人才素质,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

  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能够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人才强国战略将人才资源放在首要地位,并在体制和实际工作活动中提供充分支持,推进了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我国在人才资源和人才政策方面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方针政策,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宏大的人才队伍,我国已然从人才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创新性人才的观念问题、理论问题、开发问题、结构问题、 流失问题、体制问题等,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坚定不移走人才强国之路,逐步实现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一)观念问题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学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充分意识到,在所有的资源中,人才资源是头号资源,人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结构的完整与否、作用的发挥大小等,都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和企业的兴盛衰亡。我们要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并将人才资源问题置于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必须要认识到人才不仅有优点,也有缺点,要扬长避短;要为人才提供可以展示才能的平台,减少和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人才是有价值的,既要重视精神上的鼓励,更要重视物质上的激励;要因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授职,小材不可以大用,大材也不可以小用;要学会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克服了陈腐落后、固步自封的思想观念,才能真正树立起现代的人才观,才能进一步的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奠定科学合理的思想

  基础。

  (二)理论问题

  科学的理论,不仅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实践的重要指导。20世纪80年代初,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传入中国,便掀起了一股热潮。与此相伴随,人才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时至今日,结合中国实际的人才理论研究仍旧不足,有关人才资源的一些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入。譬如:人才的内涵、范围以及判断标准;人才的成长性规律;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优化组合;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和资金的有效利用;人才资源的合理布局;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与人才合理流动;人才资源的素质能力测评;怎样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怎样构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强磁场;怎样改革和创新人才资源管理体制,怎样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怎样创建科学有效的人才资源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等等。对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理论解答,能够为有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

  (三)开发问题

  中国是人力资源的大国,但并不是人才资源的强国。因此,建设一支宏大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有效前提,也是人才强国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人才队伍。但这支队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整体素质上,都不能完全达到和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和需要。世界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充分表明,人才资源的快速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动力量。这一经验及中国人才队伍的现状,告诫我们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必须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先导模式,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切实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必须真正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与此同时,还要加大教育和培养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教育经费和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继续改革教育和培训体制,树立起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使教育和培训系统真正做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高素质人才。

  (四)流失问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管理科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才争夺战也日趋激烈。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

  中国一度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导致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加入WTO前后,中国出现第三次人才外流高峰。为政之道,重在得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中国必须尽快扭转被动和不利的局面,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因此,要从管理制度、政策条件、社会氛围、舆论环境、创业条件、薪酬待遇和后勤保障等方面,构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强大磁场,使中国的各行各业都能够成为相关人才施展才华、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

  (五)结构问题

  目前,中国人才资源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表现在:1.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单一性专业人才较多,比如管理、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等。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熟悉并善于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2.能级结构不合理:初级和中级的人才较多,高级人才总量则严重缺乏。

  3.产业分布不合理,第一产业的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第三产业人才结构总量较多。

  4.所有制结构的分布不合理,如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大部分集中在国有单位,非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之和仅仅占了不到百分之三十。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不断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实施人才资源的战略性重组,有效盘活人才资源的存量,改进人才资源增量结构,使人才资源的宏观结构适应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六)体制问题

  人才问题,说到底,也就是人才资源管理体制的问题。只要有了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近些年来,中国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改革用人机制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合理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人才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和评判的标准。评价人才,主要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一是评估绩效,二是测评能力。评估绩效是为了奖惩,测评能力是为了选人用人,二者不能混淆,否则,必然会给管理上造成负效应。其次要建立能力主义的管理体制和竞争机制,为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

  所谓能力主义即唯有能者,宜在其位。它是由三个系统有机组合而成,即公正评价系统、公正待遇系统和能力开发系统。在能力主义管理中,以公正评价为基础,对人才给予公平公正的待遇。这里的待遇,包括职位、工资福利和荣誉等。经过评价,如果一个人存在弱项或者不足,就进入能力开发系统,进行培训和提高,争取进步。。

  很显然,能力主义管理具有鲜明的优点:1.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的能力,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提供科学依据;2.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才能,避免或者减少对人才资源的浪费;3.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人才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再次要建立更为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到内部具有公平性,外部具有竞争力。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既能够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又能够激发人才奋发向上,积极创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战略和政策思考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要认识到人才不仅有优点,也有缺点,要扬长避短;此外,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一样重要;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克服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正确树立起现代的人才观,才能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要贯彻科学的理论,不仅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人才资源的合理布局、人才资源的素质能力测评、如何创建科学有效的人才资源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等等。对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给予科学的理论解答,能够为有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

  (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切实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增大教育和培养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和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逐渐改革教育和培训体制,真正做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高质量人才。

  (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要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结构。改进人才

  资源增量结构,逐步使人才资源的结构适应产业结构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袁锁鸿在《科技进步与科技人才素质结构初探》中,分析了科技进步与科技人才素质结构的关系,并结合国内情况,具体阐述了科技人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智能结构等。[7]叶忠海、魏建新认为,创造实践的模式主要是创造实践的途径、形式和方略的总和。人才的成长研究表明:创造实践的模式直接关系到人才成长速度、水准和类型,具体包括纵向深入式、综合创造式、最佳年龄及时启用式三种模式。[8]

  (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要建立人才结构的动态机制,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人才向第三产业流动、向中小城市流动、向西部地区流动,实现人才的合理分布。

  (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要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做到人尽其才。

  1.建立客观、公正、公平的人才资源评价体系和机制,为人才资源的管理提供准确合理的依据。在评价人才的时候,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分别是评估绩效和测评能力。评估绩效是为了奖惩,测评能力是为了选人用人。

  2.要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科学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也能够激发人才奋发向上,积极创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得现代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黄志斌在《高校科技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文中,从三层次探讨了优化高校科技人才管理的平等竞争机制、开放循环机制和梯次组织机制三个运行机制。[9] 于诺英、李太平在《科技人才管理应向法制化转变》一文中,从有效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角度提出科技人才管理必须由人治向法制化转变的建议。[10]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