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论文 > 政治
浅谈教育公平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以利川市团堡镇为例
发布日期:2024-07-29 09:50:37

  1 导论

  1.1选题价值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2000万人[1],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6102.55万,是五普人数的3倍多。并且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至22%[2],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子女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超过半数,比例高达56.17%[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且将是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和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父母教育的缺失,学校、社会和政府部门替代功能发挥的不利和应对机制的衔接不顺畅,势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形成不利的影响,从而引发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4]。因此,如何保证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公平的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已成为新形势下中国不可忽视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体现了国家重视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保障提供支撑,也关系到我国教育公平体制的实现,同时对缩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国内研究综述

  自2004年5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小英遭堂伯父侵害怀孕生子的严重事件后,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新问题,开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随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电视、网络、报纸等争相聚焦报道,学界和教育界也纷纷研究解读。近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的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的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便成为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

  这时期的代表性文章主要有,叶敬忠的《关注留守儿童》,周福林、段成荣的《留守儿童研究综述》,迟希新的《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吴霓等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陆士桢等的《未成年人德育大家谈:预防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滑坡》,姚云的《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周宗奎等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等等。

  通过查阅国内文献总结可知,我国现阶段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

  从研究方法来看,我国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应用方法是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但由于文献研究自身无法对研究对象做近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往往包含于其他研究中的鲜明观点而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了解。调查研究,在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操作化环节上不尽相同,纵使调查研究成果丰富,但却因缺乏具体操作化环节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并不利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正确认识。

  从研究学科来看,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一些研究专注于本学科领域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缺乏整体性和深入性。

  从研究的价值取向来看,一些文章带有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化的倾向。以媒体报道为素材的文献研究经常涉及较多极端的负面案例。学者和研究人员能否站在客观的价值立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这对于社会认知的形成和引导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国在制度、立法、救助等多个方面都有涉足,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制度、家庭结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原因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特殊问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1.3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来了解国内学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看法,全面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缺陷及不足,并试图寻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

  二、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不同学者研究和实践中的相关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比较并总结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系列事项,包括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现状,特点,现行措施,对策以及研究该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三、实证研究法。

  利用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实地研究利川市团堡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原因、特征、现行对策等,并根据该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析,总结出相应的观点,寻找出利川市团堡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

  1.4基本概念的界定

  1.4.1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5] 。

  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有两类比较明显的类型。第一类是与一般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还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乖巧懂事、乐观坚强、坦荡包容,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他们在艰辛的生活中苦中作乐,时刻保持着微笑,但是我们常常忽视掉这类孩子;而第二类就是我们经常关注的,他们往往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不善言谈、性格内向、孤闭任性,但其实在他们内心的深处也是企盼童年无忧,天真烂漫的生活。

  1.4.2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即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的多余。具体定义是指边际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数的那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即使不增减投入也不至于影响哪个农业产品的总量。

  1.4.3教育

  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广义的教育通常被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而狭义的教育往往被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我们一般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并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本文根据不同的语境,所指的教育包括广义的、狭义的和我们一般所说的。

  1.4.4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要求既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又要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6]。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在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所达到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2 利川市团堡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综述

  2.1利川市团堡镇概况

  团堡镇为湖北省利川市辖镇,318国道、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贯穿全境。土地面积约4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其中水田0.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全镇辖56个行政村,632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9580人(2010年六普)。

  团堡镇地处利中盆地,是利川东大门,东有石板岭为利川、恩施两市天然界山,也是川鄂咽喉,自古就有“利川要隘”之称;西有金字山突兀高耸,形似玉笔,为利川八大景之一;南有马鬃岭,形似鬃毛披散的昂首巨马,奋蹄于星斗山、云雾山中。团堡镇海拔在500至1500米之间,位于群山环抱的高原盆地,云腾雾绕,气象万千,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全镇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迟缓。近年来,团堡镇的旅游业正慢慢发展起来,玉龙洞、大翁坑等也越来越受到本镇及相邻地区人们的喜爱。

  2.2利川市团堡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概述

  表2-1 团堡镇中小学基本情况统计表

  单位: 人

学校名称

团堡镇小学

大洞小学

朱砂名族小学

长岳小学

永兴小学

长庆小学

金龟小学

团堡镇初级中学

学生数量

1931

218

407

415

413

252

295

2048

教职工数量

59

14

18

23

17

13

14

106

  数据来源:利川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小学(园)基本情况统计表

  目前,团堡镇共有7个小学,分别为团堡镇小学、大洞小学、朱砂民族小学、长岳小学、永兴小学、长庆小学和金龟小学,共有4214名学生、173名教职工和1931名农村留守儿童。另外团堡镇还有1个中学——团堡镇初级中学,共有2048名学生、106名教职工和898名农村留守儿童。团堡镇中小学的农村留守儿童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约为45%。

  团堡镇小学是团堡镇镇上的唯一一所小学,该校学生共1951人,农村留守儿童为790人,教师数为63人。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较严重的永兴小学,全校共481名学生,298农村留守儿童和23名教师。这两所小学的农村留守儿童数占全校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0%和62%。

  另悉,2015年团堡镇全镇16周岁以下的人口数量是15609人,人口流动数量为2160人。外出打工时,父母一般都将子女寄养在亲朋处,隔代监护是最主要的监护形式,比例高达51.4%。

  表2-2 团堡镇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调查表

  单位: 人

临时监护人

父亲

母亲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其他亲友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53

165

514

193

75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问卷调查整理(问卷样本为1000名不同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

  2.3利川市团堡镇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相关问题

  2.3.1亲情缺乏,心理失衡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2%的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18.7%的留守儿童“偶尔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并且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这些孩子就容易引发种种的心理病症。

  表2-3 调查问卷部分内容(关于亲情和心理方面)

  单位: 人

你平时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吗?

十分想念

偶尔想念

不太想念

不想念

712

187

77

24

你怎样与外出打工的父母的联系?

电话

上网

写信

去看望

其他

458

234

81

97

130

一般父母多长时间会和你联系一次?

每天

一周

一个月

半年

其他

182

334

351

62

71

和父母谈话,父母一般最关心你哪方面?

学习成绩

自己的零花钱

自己的安全

是否听从监护人或老师的话

其他

367

319

123

162

29

你在学校的好朋友多吗?

很多

一般

不多

没有

58

216

689

37

你最要好的朋友是?

和自己一样是农村留守儿童

父母都在身边的孩子

很少有朋友

其他

248

109

361

282

与其他同学相比,你对父母在外打工的感觉是什么?

很自豪

不想让别人知道

没有特别的感觉

很羡慕父母在身边的感觉

72

168

26

734

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困难时,你最想求助谁?

父母

兄弟姐妹

自己闷在心里

朋友同学

老师

其他

78

171

378

219

89

65

下面哪个因素对你生活影响最大?

父母外出

家庭条件

学校课程

老师或同学

媒体

其他

389

304

82

99

103

23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问卷调查整理(问卷样本为1000名不同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

  2.3.2习惯不良,学习较差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行为发展处于他律阶段,缺乏自律能力。况且农村留守儿童与监护人关系特殊,又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常常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并造成部分孩子纪律散漫、行为偏差。调查发现,53%的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主要表现在在家不听监护人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并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

  表2-4 调查问卷部分内容(关于习惯和学习方面)

  单位: 人

你的学习成绩怎样?

优秀

较好

中等

偏差

119

232

388

261

学习空余时间,你怎么度过?

看课外书

做家务

上网、玩游戏

找朋友玩耍

其他

102

130

361

391

16

你现在的性格是?

内向、孤僻、不合群

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易冲动

逆反心理较强

其他

271

295

182

252

在学校里,你和同学打架斗殴、骂人吗?

不会

有时候会

经常

其他

269

236

182

313

遇到熟人时,你通常怎么做?

主动打招呼

有意避开

其他

274

401

325

你曾经偷过东西吗?

经常

偶尔

从来没有

194

498

308

你认为父母是否应每月给你零花钱?

偶尔

不应该给

其他

361

271

152

216

你会乱花父母的辛苦钱吗?

不会

一般

无所谓

其他

251

451

139

81

78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问卷调查整理(问卷样本为1000名不同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

 1/3    1 2 3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