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经管论文论文 > 会计类
LYG港口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分析
发布日期:2020-09-24 11:08:53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资金是公司实现正常运转追求利润最大化必不可少的血液。一旦公司遇到资金缺口,不仅会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还可能会降低公司的经济效益。08年的经济危机就给我们留下警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一旦公司遇到资金缺口,不仅会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还可能会降低公司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使得集团资金达到使用效率最大化和资金成本最小化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控制企业资金风险,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并实现整个企业集团的利益最大化。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理念也已经引入国内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很久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观点也在日趋得到重视。很多国内的集团纷纷效仿,成立了集中结算模式中的资金结算中心、票据池,财务公司等等,企业资金集中结算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管理优势。

国有投资控股公司作为特殊的集团公司,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除了外部资本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外部市场作为客观环境存在,企业本身对其的控制力度远小于企业的内部市场,内部市场同样作为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对于那些外部资源市场不发达的企业集团来说,充分的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兼顾企业集团中的成员的利益冲突,可以在现有的规模下达到减少治理成本,在最大的程度上扩大收益。

国内对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大多的研究都停留在宏观层面,而在微观层面不同的企业集团所在的市场行情各有不同,每个企业对现金流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内部市场的组成部分也各不相同。同时现金的集中结算会带来企业成员对于资金控制权的处理这一敏感的话题。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支采用资金池的资金管理模式来对集团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资金池”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兴起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种事在世界上始于上世界八十年代中期的管理模式,在2004年随着美国通用电气(GE)选择中国招商银行进行在华资金池集中管理,而随之国内大量商业银行开始为大型的集团提供资金池管理服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也主动引入“资金池”管理模式来对企业集团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但是由于“资金池”管理模式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相关研究较其他管理模式较少,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实务研究较少,更加没有因为国内不同的行业或者企业不同的管理结果进行细致的分类实务研究。企业集团往往因为企业结构内部环境,以及管理结构的千差万别对于“资金池”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会发生不同,甚至于不同公司对于企业管理的观念的不同在实施管理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两方面入手,首先对“资金池”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和不同模式的进行界定。其次以L集团为案例,结合实践案例及数据分析,对该集团进行“资金池”模式的管理进行规划,着重在近年该集团审计披露的问题事项在引进资金管理模式后会有的改善,以及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以及未来会带来的效益以及相对应的风险进行分析。一次来为我国在不同地区的港口企业未来的资金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属于内部化理论的一个分支。内部化理论是建立在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基础之上的。在1976年,英国学者Buckley和Casson著作《跨国公司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内部化理论。1981年,加拿大学者Alan和Williamson在《跨国公司内幕》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内部化理论。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最早由Alchian和Williamson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首次提出后,由于其在资金筹集能力以及资本分配的有效性,逐渐成为理论和实际研究的一大焦点。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开始规范化,并相应地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内部资本市场可以表述为资本在企业内部流动与配置的市场,也就是企业集团中不同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本配置关系集合而成。简单来说,当企业企业拥有多个业务部门时,各业务部门之间会存在为了争夺资源而展开部门之间竞争,特别是当不同的部门都拥有相应的投资机会时,作为企业集团总部为了追求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需要将不同部门投资机会所产生现金流集中再进行重新分配,以提高集团内部投资效率,这种资金再分配使得企业集团实际上在内部形成了一个资本市场,各部门为了自己的投资机会会展开资金资源的竞争。内部资本市场的核心在于通过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再调配满足成员企业存在融资需求,达到优化资本配置以及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目的。价值创造是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一大重要功能:因为它既能够满足组织控制所要求的要求创新性资源配置,又能够通过股权连接资源通道满足内部信息交流以及集团创新的需求,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方面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二十世纪第一部专门研究公司筹资管理的著作出自1910年美国学者米德(Meade)。1938年李昂(Lyon)和戴维(Dewing)分别出版了《公司及其财务问题》和《公司财务政策》。这些著作的主要研究都是企业如何有效的筹集资金,以上这些被称为“传统财务研究”,这些理论为现在传统财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

1955年由美国著名著名管理学家西里尔.奥唐纳和哈罗德.孔茨在其合著《管理学》中指出企业资金问题对企业财务政策的选择存在着显著影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Alchian和Williamson在对美国联合兼并浪潮中形成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研究中率先提可在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资金资源的集中调配,既可降低融资成本又可对外投资获得收益(Lins,K.V,2003)。Alchia和Williamson的"内部资本市场"理念也是之后企业集团进行内部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

1.4资金集中管理与资金池研究综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企业集团的诞生,资金的集中管理理论迅速发展。伯利和米恩斯(1932)在其著作《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提出,集团公司在产权关系方面应该注意,集团母公司宜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而子公司宜适用资金的自主管理;在公司治理方面,母公司可通过集团各成员内部信息获得的便利和高效指导并监督各分支机构的资金运动。Kreps(1984)在其所著的《公司文化和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在市场交易中,若集团公司进斤资金集中管理,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成员企业的对外融资成本,还有利于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资金拆借。Williamson(1988)在对公司财务进行研究后发现,内部融资由于手续简单、费用较低,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选择资金集中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资金的髙效流动。Andres和Solomon(2009)在其著作《跨国公司资金管理、风险规避》一书中提出,公司规模越大,越应该重视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跨国集团尤其如此。Gruiters和Bergen(1998)对当时欧元区内集团企业的资金池运行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使用现状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Martin(2003)强调了资金池在资金集中管理中对企业风险控制的作用。

1.5 研究的思路与论文结构安排

本文是在整理和总结原有的资金集中管理理论基础上,针对国有投资控股集团这一类资金密集型的企业集团管理特点和要求,通过对选取的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提出一种资金集中管理解决方案。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达到管理创新的效果,进而提升企业集团的集群效应。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第一,相关理论借鉴与引申相结合。本文写作过程中收集和查阅了大量关于企业集团管控、内部资本市场和资金集中控制方面的期刊、文献,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汇总与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引申,以期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理论推理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本文先从LYG集团的基本情况上介绍,集团公司近况,以及企业基本的运营情况以及行业的特殊属性所带来的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三、对资金池模式的建立基于集团的情况进行预测,从集团内部市场的条件,以及融资的外部条件来得出集团建立建成资金池会给集团带来的效益。

第二章 资金管理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现金至尊”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生存的重要保证。这一点在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上尤为重要。如果企业集团缺乏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不仅是对企业成员的资金的流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还会导致企业集团对于成员公司的财务状况无法做到及时的信息了解,无法做出对突发状况的及时应对严重的就会造成企业集团的投资风险失控。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可以为企业实时的调控资金,最大的体现在当企业的部分成员出现资金的缺口需要向外部而另一些成员的企业则出现资金的结余,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而言,企业的整体资金成本上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由此可见资金池的管理模式是非常有益于大型的集团对企业成员进行资金流的监控,以及在集团层面上对企业的冗余资金进行最大的利用减少企业的负债,以此在最大的额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

2.1 概念的界定

2.1.1资金集中管理的定义

资金集中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由集团总部将整个集团的资金进行汇集并统一进行管理、配置和运用。资金集中管理作为目前企业集团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么一,己经被世界各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普遍采用。吴慧静(2014给出了资金集中管理的定义,她认资金集中管理是在确保集团与成员单位正常资金使用的前提下,将各成员单位的剩余资金集中起来,由集团总部或者专业的财务公司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统一的分配调度、管理和使用,从而实现集团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融资成本、改进现金流的目的。事实上,有广义范围的资金集中管理,也有狭义范围的资金集中管理。广义的资金集中管理是对集团资本运作的全面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现金流管理、资金风险控制、收益分配管理和监督审查等一系列管理。狭义的资金集中管理仅限于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计划调度与资金监控,其重点在于对企业现金流进行管理。不论广义还是狭义,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必须包含闲置资金的集中和集中后的配置和使用两方面。

2.1.2资金池模式概念

资金池,也叫现金池、现金总库,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将集团资金统一汇集、注入到一个像蓄水池一样的"资金池子"里。资金池模式从财务公司模式演化而来,是跨国集团的财务公司和跨国商业银行共同协作形成的联合体,用实现本地区及跨地区企业成员的自动化资金集中管理。花旗银行对资金池定义为:U资金池结构是用于企业间资金管理的自动调拨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资金的集中控制。资金池结构包含一个主账户和一个或几个子账户。资金池中资金的自动调拨通常在日终发生,调拨的金额取决于各子账户的日终金额和目标金额,即日终时各子账户余额为所设定的‘目标余额’,而所有的剩余资金将全部集中在主账户。资金池模式下,主要通过银行电子化的资金收付手段及委托贷款的方式,进行集团主账户和成员子账户间的资金划拨、监控和使用,是一种集权化的现代资金管理模式。

2.2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理论基础

2.2.1集权与分权理论

学术界对于集权和分权的研究,起始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Chander(1962)认为,组织结构的不同会导致不同企业间任务分派的方式、任务执行的流程,及部口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机制有所区别。古典组织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盛行于20世纪初。作为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的著名政治经济学家Max Weber(1920)在其尚未完成的遗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中,主张高度结构化、集权化的管理原则,在组织内必须按照地位高低服从并执行上级命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Tayor E.W(1911)在其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提出,虽然组织的决策权应集中于上级领导手中,但上下级之间也应该有所分工。Tayor上级组织在保留主要决策权及监督权的同时,可把日常事务交给下级打理。的这一观点被学者们称为"例外原则",自此发展出了分权管理体制。

作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Henri Fayol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在其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其中第八项的“集中"管理原则并非强调组织应完全集权,他认为不同企业的应该根据组织结构的规模、所处行业的特点、领导者的才能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等方面,决定集权分权的最适程度,与Tayor的理论相互补充。

 

如今的企业在生命周期内大都会经历“集权—分权—再集权”的过程。即使看似独立,为了实现企业集团的共同目标,同一时间点上组织内部集权和分权也会共同存在。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高度集权情况下,上级领导层可能因为信息掌握的不及时和不充分,或者自身素质能力的欠缺,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产生信息不对称成本。过度分权则会引发较高的委托代理成本,如图所示。因此,企业进行资金池集中管理的同时要合理划拨集团总部和分部间的集权分权关系。

2.2.2信息不对称理论

20世纪70年代,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提出突破了原本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信息市场的基假定,认为交易巧方的经济个体之间对信息的了解程度有所差异。1970年,Gakerlof在其论文《抒樣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中二手车市场为研究对象,提出由于旧车的卖家比买家掌握了更多关于旧车质量的真实信息,买家为了缓解不利局面打压价格,致使卖家不得不W次充好满足买家的价格要求,从而导致旧车质量越来越差,最终市场难以为继。Michanel Spence在其博±论文《劳动力市场信号发送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结构及相关现象》中首次建立了“信号传递模型”,他提出,劳动力市场中的求职者往往能力参差不齐,若雇主不对高生产率和低生产率的雇员加W区分,则所有的求职者只能得到平均工资,导致低生产率的雇员驱逐高生产率的雇员(类似"劣币驱逐良币。Spence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为了避免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息优势的个体可W通过主动将信息"信号"传递给信息劣势的个体,将自己和他人进行区分,从而避免平均工资,获得与能力相匹配的收益。

信息不对称理论不仅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还给市场经济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来源于银行—企业、企业—企业间信贷市场的信息差异,及企业成员和集团总部间资金状况的信息差异。信贷市场中的信息差异具体表现为,作为资金贷款方的银行或企业与作为资金借款方的企业相比,对被投资企业的资金实力、投资项目成败评估和被投资企业的还款概率等方面处于信息劣势,若借款方存在道德风险,则会使贷款者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如诈骗、资产转移等风险。集团内部的信息差异在于,由于集权和分权的影响,各成员企业对自身信息的了解远大于集团总部对分部信息的了解。

为了解决上述几种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集团应该通过设立内部金融机构实现资金集中管理,从而摆脱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同时,罗道永(2013)提出,内部金融机构作为独立的资金管理部口,通过对集团成员企业的现金流转进行监控并整合内部资源信息,可大大降低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2.2.3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全球企业的合并浪潮之中,是内部化理论中的新兴研究领域。在内部资本市场形成之前,若企业集团借助传统的外部资本市场融资,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很可能会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使得企业集团蒙受损失。Alchin(1969)和Williamson(1975)等人作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先驱,率先提出在此情况下,集团公司可以将企业成员的流动资金进行集中整合,以便统一划拨和使用,从而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Myers和Majluf(1984)甚至提出,当信息不对称较为严重时,企业集团大规模、多行业的并购行为是为了建立内部资本市场,从而克服其与外部资本市场间的摩擦。

关于内部资本市场的优点,Gabriel和David(2011)提出内部资本市场作为一种优化的内部控制工具,不仅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实现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的自上而下的管理,还可W通过监督机制随时审查资金记录和账簿资料,有利于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少部分学者提出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缺陷。首先,当企业集团内部聚集了大量自由现金流时,这种"多钱效应"会使得企业管理者倾向于规模扩张,从而导致过度投资(Jense,1986;Stulz,1990;Stein,1997);其次,在总部和分部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部口经理可能因为寻租行为与总部讨价还价获得高额补贴,导致出现效益好的部口投入资金较少,而相对较差的部口过度投资的"交叉补贴"现象(Shin和Stulz,1998;Scharfstein和Stein,2000).由上可看出,虽然内部资本市场仍然存在缺陷,但是和外部资本市场相比,内部资本市场在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减弱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更倾向于使用内部资本市场完成资金的流转和配置,本文探究的资金集中管理则是企业资本在集团内部市场的运作。

2.3 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比较

目前经常资金管理模式划分为资金池、内部银行、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资金划拨、统收统支。其中统收统支和资金划拨以及资金池是账户集中管理模式,内部银行和资金结算中心以及财务公司是组织模式,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交叉。我国历史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称作资金集中管理传统模式,介于“资金池”管理模式由国外引进国内仅有二十年左右,一般将“资金池”模式称作创新发展模式。

2.3.1 内部银行

内部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是将商业银行的运营理念引入到企业集团资金的内部管理中,在集团总部建立资金集中管理机构。内部银行的主要特征是各子(分)公司在集团内部银行开设属于自己的各个内部结算账户,并以内部银行发行的仅供内部交易用的支票和货币进行企业集团之间结算。内部银行是企业集团的财务中心,负责集团内部结算、“内部货币”的发行、内部之间贷款以及内部监管。

内部银行可以使得整个企业的资金尽可能在企业内部进行流转,同时通过内部银行企业集团总部可以实现实时有效监控个子公司的现金流。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一些相应的问题的也在积累内部银行的虚拟性日趋突出,企业集团中个别的企业的财务问题被用内部贷款的形式缓滞袭来,滋长了新形势下的“大锅饭”。同时,虚拟性银行运作致使集团二级单位直接面对市场的压力相应减弱。但是企业集团各个成员单位大都以独立法人进行运营,以非货币形式进行集中结算为重要特征的内部银行,难以适应各法人之间的正常结算。同时我国监管机构不允许企业成立“内部银行”法人,内部银行的功能及操作方式与“结算中心”及“财务公司”存在业务交叉,这一集中管理制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困难。

2.3.2 资金结算中心

资金结算中心管理模式是利用在企业集团总部设立一个结算中心,该中心的设立是为了帮助企业集团进行资金的集中管理,集团总部可以借此具体经营、管理、协调集团内部各个企业成员之间的资金往来业务。计算中心的主要职能有集中管理集团资金收支、资金资源调拨、查核各个成员企业的资金流现状、统一对外筹资等。资金结算中心方式是一种相对集权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但是同时该模式下成员企业不需将资金交到集团总部,它是企业关于资金使用、流动的决策过程的集中,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各成员企业仍拥有自己独立的经营权和决策权。结算中心对成员单位来讲,它的功能类似银行,但是对与银行来讲,它代表集团与银行进行结算。资金结算中心模式可以增强企业集团资金意识,以此来最大化的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协调集团内部资金,降低对外融资规模,实现企业集团的效益最大化。但从根本而言资金结算中心始终是属于企业内部的一个组织机构,即使拥有了内部资金管理的等职能,对外在融资、投资等业务中仍然受到地位限制,无法发挥更多的功能。

2.3.3 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通过财务公司来进行资金集中管理。财务公司是由企业集团各个成员企业进行共同投资参股,同时必须经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才得以成立的具有部分银行经营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是具有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在行政方面上隶属于企业集团,同时在经营业务上要收到国家银监会的领导所以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严格限制在集团内部。财务公司的经营业务主要以资金集中管理为核心,但是在功能方面大大超过了资金集中管理。除了一般的抵押放款,财务公司同时还具有包销债券、外汇业务、投融资咨询等金融业务。

财务公司与集团其他成员企业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市场竞争关系。

受限于作为独立法人单位,财务公司难以借助集团的行政力量推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2.3.4 资金划拨与统收统支

资金划拨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备用金模式。企业集团按照在固定的时期固定资金量分拨给企业的各个成员企业供其备用。当成员企业将所分配的资金使用完以后,再持相关凭据到集团财务部进行报销而后补充企业备用金。这种模式下,成员企业拥有一定的资金使用权,成员企业向集团母公司统一报账、母公司统一收支,成员企业不单独设置的自己的财务部门,资金的统一收入交至集团财务部门,现金的支出如果超过集团规定的标准也必须要通过集团上层管理者的审批通过后方能得到支取。这种模式对于跨区域的集团企业而言管理相对不便,管理成本偏高,不宜在此种企业采用。另一种是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企业总部和集团成员企业均在公司指定的银行开设外部账户。由集团总部在该银行开立归集账户,下属集团成员企业在该银行各个当地银行分别开立收入子账户和支出子账户,通过该账户授权建立与企业集团总部的外部账户建立母子账户的隶属关系实现资金自动上存。整个企业集团实行全面预算,各集团成员企业的支出根据上报的预算实行下拨,“收”与“支”之间的差额由集团公司支配。在此种管理模式下可以减少了企业现金持有成本,通过用活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提高了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统收统支模式: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掌控整个企业集团的所有收支活动,各个成员机构或分支机构不设立对外的独立账号,集团总部掌控集团资金的流动。统收统支模式的处理方法比较简单,资金集中管理权利是所有以上管理方式中最为集中,一方面对企业的资金利用、收支平衡有益;但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妨碍企业各级机构的积极性,此种模式只能适用于简单型企业。在庞大而复杂企业集团中使用该模式会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的效率。

2.4 资金池模式较一般管理模式发挥的功效

在内部资本市场理论中:内部资本市场的本质是组织租金的创造和分配,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对租金的追求。在组织租金理论中:组织租金是由净交易费用的节省:即内部资本市场替代外部资本市场所带来的交易费用节约额大于内部组织成本的增加额之间的差额与财务资源集中运作和优化配置以此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两个部分组成。                                                                                                                                                                                                                                                                                                                                                                                                                                                                                                                                                                                                      

2.4.1“熨平资金”作用

对于企业集团的各个成员企业而言,因每一个成员企业的经济业务存在差异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无法做到完全匹配。由此就会产生经营淡季资金冗余,经营旺季资金紧张的尴尬局面。在引入“资金池”模式后,集团总部可以通过对资金的定时集中,再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进行平衡与调剂, 最大限度地将单个成员企业对外的季节性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在企业集团内部进消化,从集团层面整体上降低了对外的融资规模并减少了对外融资成本。

2.4.2 简化资金划拨流程减少企业资金调动成本

在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和调拨的过程中,传统的资金集中管理方式为规避我国《贷款通则》中关于对企业间不得私自借贷的相关规定。基本上企业集团都要通过银行采取委托贷款来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流转。同时现行税法对企业取得的委贷利息收入规定了全额征收营业税加上支付给银行该业务的相关交易成本都加大了集团内部资金运营成本。但在“资金池”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总部可以根据各成员企业的不同的资金需求情况设置相应的透支限额,以此灵活的对集团集中管理的资金进行内部划拨和流转,从根本上节约资金调度所产的成本。

2.5.3 货币再造功能

由于“资金池”采用归集资金的方式是一种隐性的归集,这使得“资金池”具有了不同于以往资金集中管理方式所有的“货币再造”的功能。虽然企业集团总部是由进行资金归集和调剂,但从各个成员企业层面而言,由于对其显示的仍是原有可支配的资金头寸,没有改变银行存款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性质,因此不会对成员企业对外商业交往造成阻碍。而集团总部如果反复对企业集中的资金进行内部调剂就会相应的形成二次资金,由于企业投放与实际对外支付时间存在不连续,在企业集团内部也会因此新的结构性冗余资金。这种现象产生类似于银行“货币创造”的特殊功能,以此实现了集团存量资金的二次价值增长。

2.4.4 内部交易成本最小化

在传统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中:集团对资金的管控流程主要为“集中—审批—使用”三步骤,但是由于集团内部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制约,使集团总部与集团成员企业之间对内部资金剩余控制权调整的过程,逐渐转化为总部与成员企业之间就实际资金使用控制权的博弈。无论博弈结果如何, 博弈成本都是由集团整体承担。当引入“资金池”管理模式后,首先,就集团成员而言其所见的银行账户性质及账户余额均并未发生改变所以资金归集的过程中,减少了其对资金控制权方面的抵触情绪。其次,就集团总部而言资金在尚未对外实际支付之前,通过各成员企业结算账户的实时或定时向上流入集团总部的归集账户上,因此集团总部较一般资金集中模式集团拥有了更多对集团资金实际控制权。最后,在集团成员企业向总部申请借贷时,也需要考虑该资金的使用成本与总部利润考核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大量地减少了集团总部与成员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从而降低了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

2.4.5 财务资源整合效益

首先,“资金池”模式可以通过完善集团内部的现金流结构将集团中各个成员企业的临时性冗余资金转换为集团整体的长期性沉淀资金,并且借助“资金池”技术中的透支功能将单一的委托贷款调剂资金模式,完成企业集团内部的资金调拨实现企业集团资金流互补。

其次,集团通过“资金池”可以有效的扩大企业集团整体层面上的融资约束边际。 各个成员企业由于独立的法人结构与每个企业独特的经营环境尤其体现在多元化股权结构的企业集团,在此情况下必然导致企业各个集团对外融资约束条件的差异。在企业集团通过“资金池”模式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后,集团可以通过不同体系的账户设计结合集团账户灵活透支功能,将单个成员企业从外部取得资金进行拆分、归集和划转。“资金池”模式将各成员企业所持有地外部财务资源进行进一步有效整合,以此扩大企业集团整体实际融资约束的边际,提高企业集团整体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

最后“资金池”的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同时有效利用集团整体的“资金剩余”和“融资剩余”,还有拓展集团投资渠道,提高整体层面上的企业集团的财务收益水平。一般而言,集团通过“资金池”集中管理实现内部现金流互补,长时间运营下来集团内部仍然免不了形成一定的“资金剩余”、 “自然积累资金”以及必须的“安全保障资金”。对于“自然积累资金”,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确定的战略定位,忧郁集团总部较下属成员企业具有更优的投资决策机制和投资环境,配合企业资金集中后形成的融资剩余,选择较高收益率的长期投资产品进行对外投资。而“安全保障资金”,由于其具有:期限短,结构复杂。企业集团本部可以利用自身较下属企业更充分的信息优势,在货币市场上进行不同流动性的投资安排,在保证企业集团资金链安全的前提下,使集团冗余资金的收益率得到提高。“融资剩余”是指企业集团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后,由于减小了集团实际对外融资规模以及整合外部财务资源后形成可以利用的潜在融资资源。集团总部对其的使用,一方面可以配合“自然积累资金”进行长期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集团总部在金融市场上的规模优势,选择符合集团经营特征的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集团的利率减少汇率成本。

第三章 LYG港口集团的资金管理现状 

3.1 LYG港口集团简介及业务架构

3.1.1LYG港口集团简介

LYG港口集团组建于2004年2月16日。截止2014年12月31日,注册资本70亿元人民币LYG港口集团前身为L港务局,归原交通部管理。2002年,移交L市人民政府管理。 L市政府以原L港务局所属企业的国有净资产、原L港务局投资的8家控股公司、新东方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13家参股公司的国有股权等资产为基础组建LYG港口集团,由L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L市国资委”)行使出资人职能。

截止2014年底,连云港港口集团全资子公司、控参股公司共115家,其中符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的成员单位98家。2014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亿标箱。全球1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中国占8席,10大集装箱港中国占7席。初步形成以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为主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随着国际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度实施,中国港口吞吐量增速整体将保持稳定增长。当前经济增速下行,水运投资建设仍处于缩减状态,行业营业收入增幅稳定。同时,受行业特点影响,港口行业经营获现能力仍将保持稳定。港口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呈现以下趋势: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望稳中有升,外贸吞吐量将表现明显,“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亚欧大陆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港口的发展,长江经济带政策的落实将会带动长江内河流域水运业务和长三角经济圈的海港业务将得到充分发展,上述受政策影响的港口吞吐量将保持较快增速。整体而言,2017年及未来港口行业经营相对稳定,竞争格局不会发生变化,财务表现依然处于较好水平。

3.1.2集团总部与业务分部的组织关系

LYG港口集团近十年来的发展中,先后涉及五个板块业务:码头装卸、临港工业、物流贸易、后勤保障、金融投资。其中金融投资企业只属于集团总部管理

码头装卸

临港工业

物流贸易

后勤保障

金融投资

47

31

23

5

9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