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论文 > 社会学
我国农村治安管理的初探
发布日期:2020-09-11 14:46:52

四、公安机关如何应农村治安管理

(一)提高干警素质

坚持“精简机关 , 充实基层”的机制建设,建立警力保障机制,科学利用人才。加强对民警的专业培训和体 能 训 练。并进行季度考核,保证基层民警专业素养和体能。同时基层民警要掌握国内 外 重 大事 件、敏感时期热点问题在农民群众中 的反应,国家 改革和重大政策出台后在农民 群众中的反应;对因耕地、草原、植树 造林等问题产生的 矛盾要及时排解,民族、宗教以及利用宗教进行非 法活动、可能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 事件和苗头及时遏止;实时掌握危害国家公 共安全和侵害 公民人身权利等恶 性 刑事犯罪的活 动情况。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民警化解纠纷,排除矛 盾的能力。坚持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案,做到合理合法。

(二)实行警务改革

农村警务战略为主导,探 索 农 村治安防范的新模式。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任何公权力 都离不开监督。实行警务公开制度 ,为农民办实事。在推广农村警务工作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警务协调 运作,科学使用和培养民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 其综合执法能力。并带动各种群防群治力量构筑 全方位的农村治安防范格局,按照公 安部“一街(乡、镇)一所”的原则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调动其积极性,将社 会管理的触角真正延伸至农村基层,整合做大做强农村派出所。

(三)下沉基层警力

招录的新警人员全 面充实到基 层;同时凡提拔任用 的中层干部尽最大限度地向基层倾斜,凡是没有在基层工作过、35岁以下 的民警,都要到派出所锻炼两年以上,强调基层经 历;在文员等非警务岗位上尽 量聘用社会专业人员或返聘二 线民警,保证从机关分流下来的 警力绝大多数都充实到农村派出所,将多余的警力沉入一线;并且 分期分批地安 排机关民警到基层 进行轮岗。

(四)加强安全防范

实行封闭、半封闭 式管理,固守 教育的一方净土,为孩子留出一片蓝天。还留守儿童一个阳光温暖的“家”。通过增加农村地 区就业机会,完善 农村地区社会保障,降低双亲 的“外出率”。以及以经济奖罚为杠杆,在农村地区开展治安承包责任制,变以往 农村地区巡防 的义务性质为以承 包合同为载体的有偿服务,使农村地区社会治 安防范与经济利益 挂钩,调动农村治安防范人员的积极性。开展群防群治,增强 农村的防范力量,确保农  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地区矛盾 纠纷的排查调 解工作,避免矛盾纠纷 激化。我国目前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各种农村 矛盾纠纷最突出 的时期。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

(五)健全防控机制

健全完善打防管控机制将有 效控制发案率,提高 群众生活的安全感。公安机关坚持信息全 面、业务精通 、管理合理的有机融合,确保打击、防范、管理、控制各环节无缝衔接、 良性互动; 健全完善社会 动员参与机制,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 享新 格局。把握多破案 不如少发案的基本原则,从源头上解决群众生活的舒适度。

(六)规范执法行为

杜绝“以罚代刑”、“以罚代管”等违法行为的发生,防止官官相护,官商苟合的现象。完善执法责任制,严格落实责任制, 取信于民,服务于民,要提升执法公信力,规范执法行 为,为人民服务。抓好 农村治安各项措施,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真正做到让   人民群众满意。采取集中打击与专项打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严打”攻势,提高刑事案件破案率,加大打击犯罪的力度, 使犯罪行为人受到应有的裁决。 公安机关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时做  好教育疏导工作,把农民 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七)领导高度重视

领 导重视是有效开展各  项工作的关键所在。 公 安机关各级领导对农村治安管理 的重视是基层民警能够 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高度重视当前农村治安环境,为解决农村 治安问题提供思  想保障,务求取得实效。各级统计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紧 抓部署,更要狠抓落实;保障农村治安工作资金 下发到位。整体推进,突出重 点环节;发现问题 ,并亲自研究解 决问题,所谓正 人先正己,这样才能监督有效,指导有方。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快速的过渡时期,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矛盾也日益增多和突出。新农村的矛盾纠纷及社会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对如何在新时期适应农村治安管理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在曲折中前进,在问题中寻求突破和发展。公安机关应高度重视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可执行并实施阳光监督。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