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论文 > 文学
浅析王韬的女性观——以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中心
发布日期:2024-10-14 11:10:07

  前 言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王韬笔下的女性形象,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王韬的女性观。王韬是19世纪中国社会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丰富的经历让他的西学观渐趋成熟,也让他对国内外不同的女性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帮助他在著作中塑造众多不同的女性形象,特别是塑造了一批具有近代化特征的中国女性形象,王韬也由此提出并展现了自己的女性观。

  本文通过研究王韬小说中的中国女性形象,来深入分析王韬的近代女性观。首先,王韬作为中国晚清时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研究王韬的近代女性观对我们研究晚清的社会现状和女性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当代社会尊崇男女平等,女性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容小觑,研究和分析王韬小说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和女性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女性。

  二、研究现状

  关于王韬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20世纪就有学者涉足了,根据黄文江、林国辉《王稻研究述评》中统计,截止1993年研究王韬的专著约有170多种。之后的研究成果虽极为丰硕但多是论文极少有专著,其专著中以汉译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最具价值。

  纵观学界对王韬的研究,多集中于对他先进思想的研究,而关于他的文学创作方面的研究也主要以他的文学创作背景和对小说的整理、校点、出版为主,单独通过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来研究女性观的少之又少。

  为了进一步了解王韬笔下的女性形象,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王韬的女性观王韬作为中国晚清时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研究王韬的近代女性观对我们研究晚清的社会现状和女性文化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当代社会尊崇男女平等,女性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容小觑,研究和分析王韬小说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和女性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女性。

  一、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海外经历及其思想变迁

  (一)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内有太平天国叛乱,外有列强各方面的侵略,中国一步步被逼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之而来的是闭关锁国到开放门户,促使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冲击着落后的文化和生产,中国社会的女性观也受影响而逐渐发生变化。许多有识之士也开始放眼世界以求“师夷长技以自强”,与此同时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王韬作为早期维新思想家,也深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成为“开眼看世界”的先行人物。他的女性观和他塑造的这些女性形象不仅是他个人思想认知的体现,更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反应。

  (二)王韬的海外经历及其思想变迁

  王韬作为19世纪后期中国社会的重要人物,他一生经历颇为丰富,从“科举失意,囊笔沪上”到“上书太平,避居香港”再到“远航外洋,增广见闻”。这样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先进的思想提供了稳固的现实基础,也使他的西学观趋于成熟。然而,王韬的西学观不只局限于实用主义的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他在英国看到的女性日常生活让他对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有了新的认识。

  1、科举失意,囊笔沪上

  王韬1828出生于私塾教师家庭,17岁考中秀才,1846年省试未中,从此放弃科举考试投身文笔创作,后作《蘅华馆诗录》。1849年其父逝世,王韬为谋生计转而“囊笔沪上”走进了墨海书馆并结识了麦都思等西人,在与西人友好合作平等交往的过程中及他接触到的西学书籍让王韬在潜移默化的中接受了西学,这便成为王韬西学观形成的便利之一。上海之行亦是坎坷。1858年王韬左脚溃烂生疮,中医之法久治不愈最终依西医法而痊愈,王韬对西方科技产生了新的看法。

  2、上书太平,避居香港

  1862年王韬因向太平天国出谋划策以求重用而被清廷通缉遂“航海至粤,旅居香港”,香港这样的外向型门户使王韬在做中西对比时有了新的参照系。在香港期间,王韬潜心读史而作《香港略论》并指出“观其地之兴,即知其政治之善”,王韬的西学观也由此有了进一步发展。

  3、远航外洋,增广见闻

  1867年底王韬应理雅各邀请前往英国。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赴欧都是以官方的身份前往,使得他们的思想和行事都受到政府控制,致使他们对西方的认识一直处于“隔纱望月”、片段间接的阶段。王韬以被逐或流亡的知识分子的身份游历欧洲,使他具有相对自由之身以便他体验和感受西方的文化生产生活。其间他见识到了英国的“实学”教育和君主立宪政体,对西方科技和政治的先进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反应。此时,王韬的西学观已趋于成熟、

  结束了三年的海外游历,王韬回到了香港,此时的他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领先人物。三年游历海外的经历,可以算是王韬思想发展的“分水岭”,此后王韬打破传统研究和实践西学,从而使他能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站在时代前列的人物。除了实用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王韬的女性观也在打破传统的同时表现出了西方女性文化的特点。

  二、分析王韬的女性观

  (一)简论传统女性观和王韬的女性观

  王韬作为近代中国倡导西学的先行者之一,不仅着眼于西学的实用科技和政治体制,而且还深深的认识到女性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传统女性观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在大众思想中已根深蒂固,妇女是地位较低且不被重视的群体。封建、传统的女性观也以女性地位展开。纵观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观,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是男尊女卑。中国历史悠久,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根基稳固的女性观,男尊女卑是对其最精确和简单的概括。究其一般表现则大致有“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性在此之下不免会受到一定的束缚和伤害。第二是“否定”女子教育。在中国传统社会,各类学校私塾都将女性学生拒于大门之外使女性不能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而多为“无才”者。第三是贞孝节妇。封建中国历朝历代都宣扬贞孝节妇,但明清时期的妇女观以贞节观最为突出,其对妇女贞节的重视已远远超过对妇女生命的关注。统治者的推崇和理学的兴盛使贞节观念宗教化,妇女的生命变得无足轻重,但当时的社会大众却以此为“高尚”之举。第四是妇女裹足。缠足是中国流传千年的陋习,这种民间审美造就的不单单是男性心理的满足,于近现代的女性观来说是封建礼教迫害妇女的显明罪证。

  反之,王韬作为早期维新派思想家,对西学全面而深刻认识的王韬虽然在女性观上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女性观的枷锁,但其见识的广泛性和思想的先进性使他的女性观具有极大的进步性,是他西学思想的重要表现之一。较之传统女性观,王韬的女性观更偏向于西方社会的女权特征。他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倡导女子参与学校教育;鼓励女性废除裹足,主张女性个人自由和个性独立。王韬也通过此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西方女性观的认同和对传统女性观的批判。

  (二)简要分析王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王韬对于女性形象的新的认识,是从他游历英国开始的,他在《漫游随录》中记录道“名媛幼妇,即于初见之顷,亦不相避。食则并席,出则同车,觥筹相酬,履舄交错,不以为嫌也”[[i]],另有“遇一男一女,晨去暮返,亦必同车。彼此相谂,疑其必系夫妇,询之,则曰,非也,乃相悦而未成婚者,约同游一月后,始告诸亲而合卺焉”[[ii]],这种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情形让王韬大开眼界极为欣赏;后他参访各地期间,遇“女子与男子同, 幼而习诵,……中土须眉, 有愧此裙钗者多矣”[[iii]],男女同等受教育的场面让他大为赞赏。因此西方男女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赋予王韬小说中的女性以新的时代特征,同时也极具西方女性的个性特点,她们都肤华貌美,具有独立的人格、聪慧的头脑,或机智勇敢,或才艺出众,这些特点或集于一身,或各有其长,打破了传统道德限制下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王韬也通过不同的女性角色诠释了他对女性和社会新的认识和看法。

  王韬一生著作繁多,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都是如此。本文就王韬部分著作中的女性形象作以分析。首先,关于王韬的三本文言小说,其创作时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1880年以前,他在江苏、上海等地生活,后遁居香港,在此期间断断续续创作完成《遁窟谰言》(又名:遁叟奇谈),这也是王韬第一部文言小说。王韬在小说中记叙了许多粤地风情故事和外国风情,其中表现的“慷慨激昂”和“随性”使他的小说在社会上很受欢迎,也促进了他思想的改变,他也因此能够创作更多的文言小说;二、1884-1889年,他回到上海,连续创作了《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两部文言小说。这两部文言小说都是他在被清政府特赦回沪生活安定的环境下写成的。《淞滨琐话》原名《松隐续录》,可见这两部可以说是一个系列。另外,因为王韬本人人生经历坎坷,对国家和社会动荡腐败的现状认识较为深刻,所以导致这两部小说的笔触与现实生活差别更远。其次,除了以上的三本小说,王韬在游记著作里也记叙了许多真实的外国女性形象,这是王韬思想变化的一大原因,也是王韬小说创作的源泉之一。根据小说的创作时间可以看出此时王韬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西学思想,对女性问题的认识也较之前进一步深入,因而才能创作出特性各异的女性形象。鲁迅评价这几部小说时说道:“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iv]],说明小说作为“后聊斋”明显淡化了《聊斋志异》以来许多文言小说“花妖狐媚”的内容,转而叙述寻常女子和烟花女子的生活和遭遇。纵观王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其角色设定的出发点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社会伦理观、妇女才德观和女性形体观。虽然角色定位形色各异,但“烟花粉黛”的女性角色仍占据了小说的大量篇幅。

 1/2    1 2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