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是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结合存货的相关理论与案例,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存货的管理在当今社会各个行业都占了不可低估的份量,各个公司的管理层同时也对存货的管理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目标,但是在公司的运营操作过程中,存货的流通还牵扯到许多重要的环节,然而公司在讨论存货管理的时候总是局限在存货环节。以前的企业存货管理是理论重于形式,与企业的实际业务活动情况相分离,仅仅狭隘的认为存货管理只存在于库存方面,导致存货管理制度覆盖范围狭窄不够完善,制度建设仅仅流于表面,影响管理层的采购及销售决策。存货管理不仅仅只局限于库存,库存理应当是将采购环节与生产环节、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之间紧密相结合,环环相扣,然后每个环节的存货都要制定出对该环节相适应的最佳管理方法,从而让整个企业的存货管理达到最佳的状态。对于如何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解决企业的这一大痛点,需要对存货流通的各个环节加以分析,并对存货制度的合理性、适用性进行验证才能得到,选择该论题的目的就在于理论结合实际,清理企业在存货管理环节中存在的漏洞,并对修复该漏洞做出合理的建议。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据法律成立的,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和社会的需求,能够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1],根据企业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并结合行业特点来衡量。适用于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拥有且可以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物料。且属于企业的流动资产。
(1)原材料;
(2)在产品:企业正在制造但还未完工的生产物;
(3)半成品:在生产环节中经过一定的加工过程且检验合格并验收入库交给相应的管理部门管理,最终没有完全生产成产成品,需要再加工成产成品的一种产品,不包括本公司把半成品拿给其他代理公司制成产成品的半成品和一个生产车间转给另一个生产车间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成本的自制半成品;
(4)库存商品:公司通过让最开始的原材料一步一步的加工成产成品并且已经检验是合格的产成品放在仓库,可以根据合作公司签订的合同量把产品发往合作公司,或者把这些产品拿出来通过各个领域销售。如果公司可以给其他公司代理加工成半成品或者直接利用原材料加工成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加工出来的半成品和代修品验收入库后,应该把它当做公司的库存产品;
(5)商品:可以销售的产品;
(6)周转材料:公司拥有的并可以长时间的多次使用,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其他相扶产品上保存了原来的形态不应当把它当固定资产入库的一种材料。包括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各种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资料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让存货管理达到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收益。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拥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要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的记录表,并成为少数人用来调节利润、偷逃国税的调节器。因为它不仅在企业营运资本中占有很大的份量,而且又是流动性较差的流动资产。这些优缺点正是成为不少人利用的武器。
企业把存货放在仓库进行管理和保留的因素:第一是为了企业在生产和出售产品的运营过程中得到保障;第二是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如果少量的购买存货这样成本就会比大批量购买的成本高。同样的产品会花更多的钱才能得到,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机会成本,反之如果分批次大量的购入存货,一来可以及时满足企业的销售或生产,二来成批购买的话价格和运杂费上会得到大大的优惠。但是,公司的存货量必须要适度,如果存货过多的话占用公司的资金就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都会增加,所以,公司对存货的管理目标是把存货进行管理的同时把管理的各种成本和利润这两个方面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利益最大化,以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在保证生产或销售经营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存货成本。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a.保证生产顺利正常的进行;
b.有利于促进销售;
c.有利于维持均衡生产,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d.降低存货取得成本;
e.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订货成本、缺货成本、存储成本和其他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2]。
其中,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税费、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3]。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4]。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5]。
存货的订货成本是指企业在采购货物时所发生的差旅费、验收入库费、电话费等。订货的次数越多,发生的订货费用越高。一般计入管理费用中。
缺货成本是指企业因为仓库里缺少存货,而不能满足营业生产中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材料因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包括停工待料期间所发生的损失、延期交货遭付的违约金损失、企业的信誉度和权威损失等,这些损失虽然不能直接造成企业的费用,但是影响企业的机会成本。
1.5.4 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包括仓储费、搬运费、保险费、利益支出、变质损失等,是指产品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这个费用最终也会被计入管理费用中。
1.5.5 存货的其他成本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和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计入当期损益,但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能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则应计入存货成本。
存货的来源不一样,成本的构成内容也就不一样。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等自制或需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构成。实务中具体按以下原则确定:
a.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买价和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费支出以及挑选整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和其他费用[6]。
b.自制的存货,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装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库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各项实际支出。
c.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计入成本的税费[7]。
但是,下列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自然灾害)应确认为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存货成本。
(2)仓储费用是指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