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经管论文论文 > 管理学
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广州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发布日期:2024-10-30 17:07:17

  五、结论及其相关分析

  经过以上数据的分析,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一)广州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根据计算的数据结果来看,一方面港口物流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换句话说:随着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加,区域内GDP的总量也会有所增加。通过表3-1中的数据,港口吞吐量对第三产业的贡献最突出,对第二产业的贡献也还可以,对第一产业的贡献最弱。港口物流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推动港口物流的建设,经济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经济总量的增加可以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强化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对港口物流科研的投入,加大港口物流设备的引进,完善制度创新等一系列的工作。

  (二)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和港口货物的进出口

  港口货物吞吐量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强,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比较强,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最弱,结合广州信息统计网统计年鉴中的广州港口货物进出口的货物分类,以2014年广州港的进出口为例,它在机械、设备、电器进出口总量是4054.73万吨,化工原料及制品878.27万吨,煤类及其制品8527.76万吨,钢铁3059.04万吨,粮食1946.40万吨,农林牧副渔产品324.65万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产品进出口量比较大,第一产业产品进出口量相对最少。我认为:

  第二产业的单产值相对较高,第一产业的产品单产值相对较低,第二产业的产品进出口量比较大,所以港口货物吞吐量对第二产业的产值贡献也较大,对第一产业的产值贡献比较小。广州港口主要经营第二产业产品的进出口业务,第一产业的产品进出口量相对较少。说明了第二产业的产品进出口比较频繁,流通性也比较大。由于第三产业是以服务业为主,货物吞吐量无法用吨来计量,数据不好获取,但是从数据可以知道第三产业的进出口额还是很大的。

  总体来说,广州港口与区域经济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论证了当初的假设,广州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呈正相关线性关系。基于该关系上的数据分析结果也是非常有效的,也就是说基于分析数据提供的对策对广州港口今后的发展规划与建设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六、广州港口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港口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桥梁和纽带,港口的建设及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从总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州港口尤其是广州港作为世界第六大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根据前面的定量分析,也可以知道,广州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良性的促进作用。所以有必要推动广州港口的发展,实现广州港口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当前广州港口大部分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区域内恶性竞争较为突出,高精尖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同时本文也结合了其他港口成功改革的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广州港口与区域经济今后的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一) 强化广州港口的基础性设施的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从国际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运输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大型船舶数量增多,十万吨及十万吨以上级别的特大型船舶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海洋运输的主力军。国际知名港口像鹿特丹港,纽约港,东京港等,目前的吃水位最大深度都已经超过了15米,曾经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港的新加坡港吃水深度已经达到了20米。目前国内港口,上海港的吃水水位已经达到了13米深,在2020年预计吃水深度将达到20米。宁波港的吃水深度目前是13米,2020年预计也将能达到20米,广州港口中的广州港从2000年以后,经过发展,目前的吃水深度已经达到12米,已经具备了特大船舶的停靠能力,经过十二五规划的发展,吃水深度已经达到了15米,接待特大船舶的能力也大大的加强,在十三规划中,政府将继续加大投资,加强对港口基础性设施建设,港口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港口的分货能力和运输效率,为未来海洋运输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

  (二) 加强港口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科学技术增强竞争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科技革命的不断革新,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是现代物流中的重要环节,现代物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流,物流依托大数据下的信息整合,港口信息化建设也将是港口物流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将是未来港口的核心优势。新加坡作为一个主要的港口城市,新加坡将“信息化是新加坡21世纪发展的方向”上升到国家战略,国内的上海港,宁波港也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建设目标,他们现在已经有能力向客户提供某些方面的第四代港口的能力。作为紧跟上海港,宁波港之后的广州港,信息化建设是一种趋势,不过,现在的广州港它的发展依赖于区域经济的规模,广州港在以后的发展规划中也应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港口发展的目标,基于大数据下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将为港口物流提供实时准确的动态的物流信息,提升港口自身的竞争力,加快与世界性港口的接轨。

  (三)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根据研究的数据可知,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贡献率较大,尤其是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更大,货物吞吐量每增加1万吨可以带动0.384亿元的GDP总量的增加。广州港口要顺势而为,积极优化港口产业结构,推动港口第三产业的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给予商家更多优惠,吸引更多的商家前来投资。大力推动海洋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主的第三产业。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理念,在追求数量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质量,获得更多的海外市场,进而依靠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加带动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

  (四) 科学规划港口职能,增强港口的专业化

  要想推动广州港口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先要弄清楚广州各港口的各自优势条件,科学定位各个港口的职能,整合各港口的优势资源,厚植发展优势,提高港口的工作效率,减少各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现代港口正在换代升级,港口的综合物流服务是港口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现代港口的职能已经不再只是进行简单的装卸业务,在发展工业服务的基础上,向现代商务、信息交换以及分运方面也有所发展,第三代港口正在完善之中,第四代港口也应运而生。广州港口要想继续保持住现代港口中的地位和发展,就必须完善第三代港口的职能,积极开发和提供第四代港口的业务和职能,突出港口优势,展现港口的专业化,推动港口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人才的选拔与培训,把“人才兴港”上升为发展战略

  现代港口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港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精通物流管理专业的高精尖的综合性人才,除了具备良好的物流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电子物流经营管理的技术,货物进出口业务方面的相关知识,经营港口的企业还要定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培养港口物流的一流人才。根据广州港集团的统计,广州港近年来从高校招聘的物流专业方面的人才不足200人,而且真正的物流人才很少。所以,在今后港口的发展中,广州港口要重视人才。广州港口招揽物流人才的方法有:一可以通过企业培训,培训自己的物流人才。二是依托地区知名高校,像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实行校企合作,一方面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借助高校理论优势,选派企业物流人才进入高校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三是采取措施吸引高校教授到港口企业任职,加强对港口物流实践的指导。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把“人才兴港”战略落实到实处。

 2/2     1 2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