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经管论文论文 > 金融类
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4-11-15 12:44:37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在近十几年,信息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带动了很多产业的进步,随之而来的便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给人们的日常经济、文化等传统行业甚至日常生活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仅仅利用互联网完成吃穿住行,甚至其他的娱乐、经济活动。其中社交网络、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甚至颠覆了传统的金融行业,于是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以其效率高、成本低、覆盖广、门槛低以及信息较为透明特点在短时间内便吸引了很多客户,称为热门的支付与投融资方式,甚至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就在最近,互联网金融在安全方面问题频出,这个现象也不得不引发人们思考。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遍布全国各地的营业网点占据着金融行业的具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但它们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商业银行高管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没有充分客观的认识,对自身定位也存在些许偏差;同时,为了规避风险,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不够重视;其次,商业银行内部员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观念陈旧、业务流程僵化;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机构庞杂,官僚气息浓厚,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信息孤立,难以实现资金供需双方信息真实性的实时匹配,难以在系统内共享客户信息,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及时高效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下产生的互联网金融一方面直接影响着传统商业银行金融中介的地位、冲击着商业银行的收入和客户数量。尤其是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存贷款业务和银行投资理财业务。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促进着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改变、技术的创新和商业银行所提供服务的多样化、人性化。由此很多商业银行不得不重新确定经营理念、以技术创新和多行业合作来寻求长远的发展。所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并不止带来挑战,更多的是隐藏在挑战之下创新和改革的机遇。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将互联网技术用于传统的金融服务中,扩大了金融的包容度。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还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促进全民对投资理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参与。这一领域的出现对传统金融行业提出了挑战,促进传统金融行业的改革创新。二者的关系引发了学术界热烈的讨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颠覆论”、“中立论”和“工具论”。其中“颠覆论”的观点是互联网金融会以其完全不同于传统金融的运营模式完全颠覆或取代传统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可能完全决定了金融未来的发展,甚至金融可能会沦为互联网的一种工具。“中立论”的思想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竞争中相互促进,互联网金融只是传统金融销售渠道和获取方式的创新。“工具论”所表达的意思是,虽然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但它在规模和运作方式上来说不可能超越或是取代传统金融,所以它只会是传统金融的另一种营销与服务工具和渠道,不会是金融活动的主流运作模式。本文将通过数据来阐明互联网金融各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具体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它们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冲击,从理论上揭示其发展趋势。

  2.现实意义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金融市场化改革,这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客户面临更多的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以零手续费或是极低的手续费完成各种费用的缴付;P2P借贷平台和众筹融资业务满足了很多个人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降低了融资的资金门槛和融资的中介成本;另一方面,大数据的运用则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也促使商业银行考虑其市场定位和其经销策略。 这些导致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金融中绝对优势地位受到威胁,从而使银行资本和资本需求方中介地位的淡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这些影响将促进它们改善服务和产品,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

  而最近以 “E租宝”为代表的线上融资平台的非法集资事件的发生也不得不让人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产生新的思考,从而客观、理性地认识互联网金融。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出现了一种表面上看来既不同于银行间接融资,实质上看又不同于资本市场中的直接融资模式,根据其发展特点,可称之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互联网金融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P2P网络贷款平台、众筹和大数据几个方面。并以其发展快、覆盖广、效率高和成本低四个特点吸引了大量客户。

  (一)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与,联网开始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及,在金融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方面克服了支付、投融资的时间空间限制、大大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加快了互联网产业与金融产业的相互渗透,在现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

  1.市场需求增加

  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盈利性机构,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单户或集团业务规模较大的客户可以使银行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设备维护人力费用等。所以银行在选择客户时为了保证安全性和盈利性,则更加偏好选择大中型客户,忽略甚至放弃了部分中小客户的市场,这个现象主要表现在银行面向中小客户的服务不完善和产品设计不足以满足中小客户的需求。这个市场的空白也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流行提供了必要条件。更多的中小客户开始通过非金融机构的途径进行投融资活动。

  同时,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传统金融服务行业的线上延伸,既可以办理很多支付、投融资业务又克服了在传统商业银行办理业务的那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现在很多工作和休息时间不规律的人来说,通过互联网金融办理业务一定比去商业银行办理更加便捷,这便使互联网金融的市场需求一直增加。

  2.信息技术革新

  最近几年,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也一直在向金融行业渗透。互联网金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金融行业的延伸,在实现了金融行业对资金进行融通的功能的同时还结合了互联网便捷的优势,降低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所带来的服务的人力物力成本,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为融资和投资者都提供了便利和更大的利润。

  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最近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需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需求者可以自己通过搜索和分析个人行为、企业日常行为、查看网络访问痕迹等方式获取数据,并借助大数据构建风险定价模型对需要调查者的信用能力等指标进行审核从而大大降低信息处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在互联网和各种信息渠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中的不对称信息日渐透明化,逐步降低了交易成本,资金的供需双方可以自行通过直接面对面的交易,双方或多方交易可同一时间进行,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定价,双方在交易中均都有透明、公开的机会。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3.非金融机构的跨界经营

  银行作为盈利性金融机构需要靠其中介业务收入、和存贷款利差来实现盈利,但是互联网技术企业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开展金融业务,主要是为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将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例,电子商务发展前期遇到了一些问题,买家与卖家因为缺乏交易对手信息,对自己的交易对手不够信任,都不愿意提前发货或者交钱;另外,交易双方使用的是不同的银行卡,那么往往无法及时实现交易,影响到交易的成功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便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此外,截止2015年9月8日,我国共发放270张牌照。政府发放三方支付牌照使三方支付业务获得法律意义上的肯定,使其在金融服务领域增强了信任度。已开展三方支付业务的企业除了经营第三方支付产品,还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抓住金融变革的契机,在金融领域内不断深入探索,与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加强融合,在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的同时不断抢占市场,进而扩大收益。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因其便利性和低成本吸引了很多重视客户,主要体现在第三方支付、P2P业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几个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几个方面的发展现状。

  1.第三方支付业务

  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是现在正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形式之一,最早在电子商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交易中解决的买卖上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信任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互联网交易中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现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扩展到很多领域,包括保险、基金、个人和单位的交易支付和各种费用代缴等。到2015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规模高达118674.5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46.93%,而在预期中整体市场将继续增长,以至于第三方支付在未来人们经济生活中还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2011年和2012年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快速发展的两年,在2012年,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同比增长率达到66.3%。截止至2015年,已经有270家企业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但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增长率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若是先参考交易规模,支付宝移动交易的规模达到了56370.39亿元,是去年我国交易规模最大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是国内三方支付市场用户量及活跃度最高的金融类手机应用。

图表1 2011-2019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http://www.iresearch.cn/

  图表2 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http://www.iresearch.cn/

  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核心企业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显示,一共有七家主要企业主要分配着中国第三方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市场,而到2015年,第三方互联网移动支付领域中占优势地位的企业已经增加为10家。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两年中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企业市场份额分配中支付宝一直占据着第三方支付的完全主导地位。

  图表3 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核心企业及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

  2.P2P业务

  图表4 2012-2015中国P2P运营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P2P贷款自2007年进入中国以来其规模一直在扩大,发展十分快。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再结合最近炒得火热的“E租宝”等P2P贷款平台“跑路”的问题确实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所以在分析P2P业务的发展现状时一定要将P2P问题企业的数量纳入考虑范围。从下图中可知,自2013年开始,每年都会多出近一倍的P2P运营企业,可见P2P还将是一个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热门领域,与此同时,P2P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到2015年,虽然P2P运营平台数量到达了将近2600家,但企业问题率甚至已经达到了55.45%,这也在投融资的供求双方选择平台时产生了很大的干扰。

  但尽管如此,从2012年到2015年这四年见,我国P2P平台的成交量也逐年增加,甚至在去年(2015年)一年增加了约7300亿元。但自从2013年P2P的综合利率达到这四年间的顶峰23.05%以后,在接下来的两年,P2P的综合利率有所下降,甚至在去年跌到至今为止的最低点12.50%。我认为这个收益率的降低是一种必然趋势,由于政府更加严格和规范的监管,一些利用超高利率招揽投资人的P2P平台正逐渐失去操作空间,P2P行业利率进一步回归理性,行业秩序也将得以规范。由于政府和人们的强调和人们对P2P这个前几年才兴起的领域逐渐加深了解,人们开始理性地运用P2P借贷平台,在投资是对高利率的盲目追求现象也得到改善。

图表5 2012-2015P2P成交量及综合利率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P2P网贷平台的主要客户群体一些资金和还款能力达不到银行要求的个人或小微企业。所以这些贷款主体多在银行信贷业务中被边缘化。在日常信贷业务中,申请人相比于银行业务的申请人来说资信用水平相对较差、信贷额度相对较低、多数业务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和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暂时不对企业开放等因素导致了P2P网贷平台审批效率低,审批通过率低,且客户贡献度较小。虽然P2P平台没有地域性限制,但正是因为这种打破地域限制的借贷增加了催收款项的成本,难以有效开展,还有不少已经开展异地业务的平台坏账率一直居高不下。网贷平台目前还处于整合期,社会民众和用户认知程度低、风险把控体系不健全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1/3    1 2 3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