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论文 > 会计类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研究
发布日期:2024-09-24 11:11:29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综述

  在世界并购狂潮的推动下,出现了以两权分离与委托代理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以资本为纽带的多级法人制现在企业组织,而母子公司制的企业集团最具时代特征。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特别是企业的规模、形式有了很大幅度的改变。由于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的增加、财务体制的升级,我国企业集团的应运而生。在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规定对企业模式进行革新,即通过重组、并购等形式创立了许多业务范围广、技术力量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集团。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间比较短,缺乏根基,金字塔塔基不稳,导致了我国企业集团趋向于粗放式发展,从而在财务管理体制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包括企业集团内部产权不清,财务机构不完善,产权配置不合理,资金控制不利,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财务信息系统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我国企业集团的壮大以及发展。企业集团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间力量,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体制建设的完善,加强内部控制的完善。因此,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境下,研究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善其现状,完善其财务控制体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1.1.1 企业集团与财务管理体制的概念

  1.1.1.1 企业集团的概念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纽带的多级法人制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盈利能力强的母公司为核心,以集团章程为共同准则,是母公司及其它成员企业或者机构组建或形成的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组织。它是一种企业法人联合体,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企业集团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通过资本纽带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集合体,其成员大多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1.1.2 企业集团的特征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一种发展程度较高的多法人经济联合体。(引用)各国企业集团特征各有不同,但是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同时这些特征也是与其他经济组织区别之处。

  由多个法人企业构成

  企业集团有多个法人组成,但企业集团本身并不是法人,其集团成员是法人实体。在企业集团中,除了分公司外,子公司、孙公司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相应的民事权利。母公司是企业集团的管理总部,可以以集团整体的名义对内对外行使权利,然而子公司与子公司、孙公司之间都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组建企业集团的目的在于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并借此确立集团整体的市场竞争优势,使得每一个子公司和成员企业都尽可能的得益。

  具有较大的规模

  企业集团是由多个法人组成的规模巨大的经济联合体,它不同于单个大企业和一般的经济联合组织。而是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的组织。聚集了雄厚的资本、技术实力,拥有庞大的、多元化的生产能力,产生了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组合效应。许多企业集团的规模非常巨大,如2002年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3家大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合计就达到12393.2亿元,实现利润共933.4亿元,资产总额合计为27629.8亿元[1]。

  具有多层次的结构

  在一个企业集团中,母公司下属有子公司,子公司也有自己的子公司,形成了一个从母公司往下逐级分层的体系。通过兼并、收购、投资、控股、参股、联营等方式,聚集了大批各行业的企业,一般的,按照这些企业与核心层企业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即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企业。

  以产权关系作为主要的纽带

  企业集团成员间的联系非常复杂,相互之间业务往来众多,但这些都不是维系集团内部各企业的纽带。基于产权关系的资本关系才是其本质的纽带,由于出资关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相应的权益和风险责任机制,因而比其他关系更具有决定性和长久性。

  1.1.1.3 财务管理体制的概念

  针对财务管理体制的概念,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就是指企业为了其组织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的需要而建立起的管理组织、管理法规和管理方式的总和”[2]。有的人却认为,财务管理体制指的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权、责、利关系进行划分的一种制度,能够对财务关系予以反映,通常由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与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两个层次组成。对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来说,其能够对内部各财务层次的利益、责任以及权限加以明确,以配置财务管理权限为核心问题,辅之母子公司之间的财权分配为主要内容。作为企业内部财务的“上层建筑”,对应的是企业集团的理财活动即“经济基础”,财务管理体制对其有着导向、促进以及推动作用。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构建即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又是企业集团为响应国际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

  1.1.1.4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集团在组织其财务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制度和程序的总称,是为了处理和协调企业集团内外多元财务主体的责、权、利关系而构建的,财权的合理配置是构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关键内容。包括六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集团投资决策制度,二是企业集团筹资决策制度,三是企业集团利润分配制度,四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制度,五是企业集团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六是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制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能科学有效地分配资金,从整体上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况下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如下图1-1所示:

  图1-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所以我们要做到从整个企业集团的管理体制来看,使它呈现出“经营上分权,财务上集权”的趋势和取向。

  1.1.2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企业集团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各种不同形式的垄断组织迅速兴起,该时期出现的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可以认为是企业集团的早期存在形式。比较突出的是在欧洲出现的卡特尔(cartel)与辛迪加(syndicate)以及随后出现的托拉斯(trust)[3]。20世纪初出现的康采恩(konzern)是最近似于现代企业集团的资本主义垄断组织。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正式出现企业集团这一名称,当时特指三菱、三井、住友、三和、第一劝业银行、芙蓉六大集团,后来扩展到新日铁、日产、丰田、东芝等大型工业集团[4]。

  我国的企业集团发展的比较晚,根据任浩等人的观点,我国的企业集团是来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组建工业生产联合公司阶段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先从组织企业性公司开始,首先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试点,采取专业对口、归口领导的方式,部分企业归市级统一领导,组建了一批专业公司和总厂,但是由于政企不分程度过大,需要进行进一步改革。

  发展企业横向经济联合阶段

  1980年,国务院提出了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发挥优势、保护竞争、推动联合”的方针,又颁布了《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强调了组织联合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进行[5]。1986年国务院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为企业的联合协作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导政策[6]。从这以后,我国相继出现了很多联合形式,包括:生产联合、技术联合、经营联合、资金联合等。

  企业集团逐步兴起阶段

  由于前一阶段企业横向联合的实践让人们尝到了丰硕的果实,同时也认识到了生产经营联合体存在的若干问题,所以工业管理部门在借鉴日本及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组织管理经验上,提出了发展企业集团的建议。1987年体改委与经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对企业集团的概念,组建原则、条件、审批程序、企业内部管理以及外部条件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并由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作用,迅猛发展。但是,由于对概念认识不清,缺乏管理方法与经验,使之在崛起之后很快进入瓶颈。由于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央政府要求通过兼并、合并、控股、参股等方式,更深层的联合企业集团[7]。

  企业集团的初步完善阶段

  1991年到1995年国家发布了若干法规与政策,通过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把我国企业集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由此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我国企业集团的建设步伐。

  企业集团的深化发展阶段

  中央对国有企业进行了重新部署,一是用3年时间建立起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目的是提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了的有效性;二是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此次改制,强化了集团企业的主业,也为集团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调研国内外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

  充分了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各种优缺点;

  针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以伊利集团为案例进行实例分析。

  第2章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研究

  2.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类型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类型分为: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折中型财务管理体制。

  2.1.1 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

  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将子公司的投资和筹资决策、资金、财务人员、预算进行集中管理,通过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的这种高度集权统一规划和管理,优化企业集团资源配置,确保企业集团战略发展方向和步骤的落实。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在筹资和投资决策权上负责对子公司投资项目建议进行审核,并最终确定投资方案,负责统筹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并适时进行资本筹集;在资金集中管理上负责统筹安排各子公司的资金支出,确保集团正常运转,能有限管理集团各项资金收入,确保各项资金收入能进入集团资金管理部门;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体现在处理好财务人员委派和子公司独立人事权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派出财务人员的参与管理和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集团财务部门和子公司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集权预算管理,将预算方案的最终决定权保留在集团总部,集团总部积极参与子公司预算控制工作且保留预算的修改和考核权力。但是过度集权的公司会使企业集团的各种决策可能会由于集团总部对市场信息的动态缺乏掌握而失误,企业集团总部的过于集权可能会影响子公司管理人员的理财能力低下,甚至使集团子公司丧失参与财务决策的积极性。

  2.2.2 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

  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将营运资金的管理权的资金使用权、存货、应收款管理权和短期负债筹资决策权、财务人员的管理权、预算管理权、重大投资决策权与重大筹资权下放到子公司,由子公司自行处理,有利于将财务决策与信息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决策效率,培养和锻炼了子公司管理人员的能力,为集团发展培养全能型人才,便于集团总部集中精力对集团战略发展进行规划,充分调动了子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过分分权的公司会造成集团财务控制效率低下,代理成本过高,企业集团整体财务活动协调性差,不利于企业集团整体资源配置优化。

  2.2.3 折中型财务管理体制

  折中型财务管理体制中,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管理层之间的财权按如图所示:

  图2-1 集团总部与子公司管理层财权关系

  在折中型财务管理体制中,日常的筹资和投资事项由集团总部制定子公司筹资和投资制度,由子公司管理层按制度进行决策;子公司的货币资金由子公司根据现金预算自行安排收支,子公司的存货和销售业务由子公司根据制度自行处理;子公司经理根据管理需要独立聘请财务人员,但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须由集团总部任命;为监控子公司财务活动,集团总部还可能对子公司财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子公司预算的制定和执行需要集团总部和子公司管理层共同参与。

  2.2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在发展历程来看,以宏观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主,主要体现在国家对企业集团的“放权让利”以及“政策引导”,较少涉及企业集团内部的体制建设。在“权利回归”后,现行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已经明显的表现出不适应市场经济和自身发展的一面,出现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

 1/3    1 2 3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