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荣县调查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一是复播连作对农作物产量有负面影响,除了争肥还要争水,因此换茬过程中不宜复种作物,而应以休耕为好。二是耕种农作物对土壤肥力不仅发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上一茬作物对另一种下茬作物也发生较大的影响,这是作物需要轮作的理论根据。据皇甫公社的西杜村、胡村大队历年产量表明,红薯茬种棉花亩产皮棉仅30斤左右,小麦亩产仅80-100斤。复播谷茬小麦一般也只在100斤左右。黍茬种小麦比谷茬较好,可产小麦百斤以上。棉花3年以上茬口种小麦亩产可达150一200斤。豌豆、油菜、毛苔茬种小麦产量最好,可达400斤左右。
万荣县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以粮食总产量为纲,即解决人民吃饭的问题为主要问题,即时轮作休耕可以提高地力,增加土地平均产量,但休耕或者轮作势必影响我国主粮的当年总产量,而且粮食库存和粮食进口都极度缺少。因此,当时农村的主导思想是轮作休耕不能影响粮食总产量,即使平均产量增加,但由于休耕或者种植其它非主粮经济作物,将会影响我国当年粮食总产量。因此,轮作休耕在当时处于一种试验行为,即使为了增加和保护土壤肥力,也是以轮作为主。当然这一时期的轮作试验为我国现阶段推广耕地轮作休耕提供了宝贵经验。
我们再以西藏日喀则地区轮作休耕的调查数据(罗心柱)为例,在1975-1978年,该地区选择了日喀则县、仁布县、白朗县、定日县部分公社进行了试验。 青稞连作两年的亩产量比轮作之后的亩产量下降了35.8%,第三年则下降了66.1%。小麦连作的亩产量也比轮作之后的亩产量下降较多,在30%左右。当然,有些地区农作物由于耕地连作亩产下降较多,有些不是很明显,例如仁布县仁布公社连作二年的小麦平均亩产只下降了3.02%,这或许是由于其它因素造成的,如施肥等。但总体来讲农作物轮作之后平均亩产要有较大提高,而且越是连作农作物,土壤肥力越低,农作物产量更少。
表4 日喀则地区农作物连作与轮作产量对比
农作物 |
地点 |
类型 |
亩产 |
变化 |
青稞 |
日喀则县 强久公社 |
轮作 |
337.6 |
|
连作二年 |
216.7 |
-35.8% |
||
连作三年 |
114.3 |
-66.1% |
||
定日县 措过区 |
轮作* |
297.6 |
||
连作二年 |
178.9 |
-39.9% |
||
小麦 |
日喀则县 扎西吉采 |
轮作 |
824.1 |
|
连作二年 |
582.2 |
-29.4% |
||
连作三年 |
405.7 |
-50.8% |
||
仁布县仁布公社 |
轮作 |
672.0 |
||
连作二年 |
651.7 |
-3.02% |
||
连作三年 |
442.2 |
-34.2% |
||
白朗县洛江公社 |
轮作 |
817.7 |
||
连作二年 |
602.8 |
-26.3% |
||
连作三年 |
566.7 |
-30.7% |
注:*青稞与豌豆各占一半对倒的轮作方式
从这两个实践数据来看,轮作休耕对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是明显的。但由于农业技术进步、化肥农药的任意使用,以及人口增加较快的原因,我国在这一时期轮作休耕管理不是十分科学,基本处于探索时期,而且很多地区基本没有持续采用轮作休耕方式,造成这一时期土地农作物产量没有明显增加。
四、改革开放后(1978-)耕地轮作休耕的历史演进与实践
1979年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公有,由农户家庭经营。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双包到户的生产队比重高达95%以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提到,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是建国以来首次提出农村土地可以流转。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给私人经营,一定时期内我国农村土地被过度使用,一方面是政府鼓励农民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承包土地的农民有了自主经营权,为了增加收益,土地连作复播现象层出不穷,导致土地被过度使用,更有甚者很多林地被开荒种田。而经历一段时期后,又由于农产品“谷溅伤农”现象使得农民收益停滞不前,于是,2000年之后很多农田被撂荒、弃耕,据统计重庆某县撂荒占耕地面积的10.7%(韩立达、陈卫宜,2008),四川、云南等地撂荒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左右。因建设弃耕、生态退化弃耕和因经济效益低而弃耕1400万亩。农田私有导致农业轮作休耕的无序和混乱,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2000年,这一时期农田肥力保持主要靠化肥和农药技术的运用,休耕管理很难实现。一方面土地归农民承包,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解决温饱问题是头等大事,因此,从政府层面或私人层面都很难实行。轮作主要是农民自我管理,但由于利益驱使,那种作物收成高、利润大,农民就种植那种作物,因此,只有少部分地区采用了轮作管理。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之后,由于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工农业之间的收益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撂荒、弃耕等现象,而这两种都不是休耕。休耕是有计划地恢复土壤肥力的一种管理行为,不是不种,而是恢复地力后重新种植,一般休耕1-3年。另一方面由于这一时期部分地区实行了土地流转试验和全面推广,为大面积耕地实行轮作休耕提供了便利,在基层组织参与下部分地区采取了轮作休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土地得到了休整。
我们以周光明(2000)在安徽泗县旱地轮作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泗县地处皖东北,是全国产粮大县,一年两熟制,主要以旱作为主。2010年在泗县耕耘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的80亩耕地上探索休耕轮作,获得了一些基本数据如下表5。一年两熟制是指一年连作小麦和水稻,两年三熟制是两年连作花生、小麦和水稻,中间有7个月土地修养期。平均产值是指所耕作的农作物亩产乘以市场价格,平均成本是指每亩土地生产投入成本,包括肥料和人工投入成本。试验期限是2年。从获得的数据来看,实行轮作休耕后小麦亩产提高了69.2%,水稻亩产提高了27.7%,平均产值提高了3.2%,平均成本降低了27.8%,每亩净收入提高了88.5%。实行轮作休耕后不仅仅土地平均亩产量、平均收益提高了,关键是耕地得到了休养保护,土壤肥力和土地可持续生产能力得到了加强。
表5 安徽泗县传统种植模式与轮作休耕种植模式平均亩产(公斤/亩)与效益比较(元/亩)
内容 |
传统种植模式 (一年两熟) |
休耕轮作种植模式 (两年三熟) |
|||
小麦 |
水稻 |
花生 |
小麦 |
水稻 |
|
2010-2011(共2年) |
325*2 |
470*2 |
400 |
550 |
600 |
总产量 |
52000 |
75200 |
36000 |
44000 |
48000 |
粮食产量合计(不含花生) |
127200 |
92000(36000) |
|||
平均产值 |
3975 |
5235 |
|||
平均成本 |
1940 |
1400 |
|||
净收入 |
2035 |
3835 |
这一时期的轮作休耕基本上是由农村合作社(农田种植大户,区别于以前的农村合作社)推行的种植管理行为,是自我为主的管理行为。从结果来看,单位平均产量增加了,总体收益水平提高了,但两年的粮食产量下降了,下降的原因是80亩土地休耕了7个月,同时轮作了花生这种经济作物,花生80亩产量36000公斤没有包含在主粮里。轮作经济作物使得土壤肥力得到了提升,休耕7个月使得土壤环境得到了休养保护。即使粮食产量受了一点影响,但对于目前我国粮食市场现状而言,这一结果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即在保持我国粮食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增加种粮大户收入,适时适度轮作休耕保障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