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论文 > 社会学
浅析内蒙古城镇失业和对策
发布日期:2024-07-23 16:29:03

  1.1城镇失业的含义及其界定

  在研究城镇失业问题时,有需要对其研究对象进行明确的含义确定。在1995年以前我国使用“待业人员”这一独特的概念对城镇失业人员进行确定,到了199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将“待业人员”这一概念转变成了“失业人员”,从而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失业率的统计指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规范,并逐渐与国际上通用的失业人员概念相接近。1999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则对“城镇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区分。

  “城镇失业人员”是“指城镇常住人口中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在城镇劳动力调查中对城镇16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并同时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人员列为失业人员:(1)在调查周内未从事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利润的劳动,没有处于就业定义中的暂时未工作状态;(2)在某一特定期间内采取了某种方式寻找工作;(3)当前如有工作机会可以在一个特定期间内应聘就业或从事自营职业。”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综上所诉失业是指劳动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时期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工作、如有工作可在两周内应聘就业的人员。判断是否为失业人员的主要标志有由如下个:一个是劳动年龄内;二是有劳动能力,即在身体和智力上可以从事社会劳动;三是调查时期,国际上通行的调查时期一般为一周,如果调查对象在调查周内没有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或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时间不到一小时,即确定为失业。

  1.2内蒙古城镇失业的基本现状

  2005年末,内蒙古自治区从业人员为1041.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350.3万人。内蒙古城镇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就业率为59.32%,失业绿达到了11.37%。与全国的相应指标比较,内蒙古的失业率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就业率比全国低5.5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容纳就业人员最多。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吸收就业能力较弱。从具体行业结构来看,传统产业、重工业就业比重大,而高新技术产业及轻工业就业比重较小。(1).分布面广。内蒙古自治区,从大城市到中小城镇,都有失业人口及其贫困人口的存在。

  (2).区域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和城县,这一问题就相对严重些,而且受东西部城镇化水平和流动人口流向的影响,城镇失业人口和贫困人口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的特征。另外,发展较早的地区和城县,工业结构往往落后,新兴产业部门较少,失业人口明显多于发展较晚的地区和城县。

  (3).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由于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导致了一些企业破产、减员,使失业和下岗人员增多,成为失业人口的主要来源。

  (4).增加速度快。随着城镇经济体制和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多,城镇失业呈增长趋势。

  (5).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文化技术素质低的人口与较高素质的人口相比,失业和下岗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6).中高年龄者居多。在失业人口中,中高年龄人口由于年龄偏大,再就业困难也大得多,往往也是企业裁员的主要对象。

  内蒙古城镇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1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失业类型主要是结构性失业。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 绝对数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内蒙古城镇失业也是如此。结构性产业是由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或产业迁移导致,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内蒙古的城镇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能源企业与工矿企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产业的劳动力被机器人代替,导致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从而是某些行业缩小能力,发展新兴产业,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所以劳动力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小。越小规模的行业,所需的人才要求越高,因为小型规模行业要求更高,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的学历也越来越高,从而是学历偏低和各方面素质不高的劳动者失去工作的机会。

  我国的产业分为第一、二、三产业,现在第三产业越来越兴起,也就是新兴产业。不同产业对劳动者在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的要求不同,对于从事第一产业,也就是传统产业的劳动者无法对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作出及时的调整也就不能顺利的适应第三产业,使新兴产业劳动力缺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必然不断地进行调整。首先,从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看,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一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涌现,老的产业不断被淘汰。其次,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就业岗位就要从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转移。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强。那么非国有经济就必须参与进来,但是一部分处于劳动年龄的人,由于就业观念作怪不愿进入非国有企业,从而为失业者。

  2.2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失业原因各不相同

  内蒙古由于处在资源优势和地区优势上,其经济迅速发展,城镇水平大幅提高,截至现在,全区城镇经济GDP由2002年的42.4%迅速提高到现在的73.4%,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1)中部地区由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圈带动作用明显。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为中心,以鄂尔多斯、临河、集宁等中小城市为骨干,辐射带动周边的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林县等小城镇迅速发展。呼包鄂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聚集效应不断增强。2013年,呼包鄂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GDP总量的60%,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核心板块和增长极。以包头为代表”包头是国家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鄂尔多斯为代表”通过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进而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扩张城市规模。其人规模急速增加,产业结构单一。近些年受世界经济情况和能源结构的改变,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产形式和模式的改变,促使劳动力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变从而导致其失业人数剧增。

  (2)是以通辽市和赤峰市为中心的东部城镇经济集群初具规模。这一区域以通辽市科尔沁区和赤峰市市区为双中心,以贯穿境内的铁路和公路为纽带,辐射带动邻近的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该区域同时受惠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煤、电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迅速发展。伴随着自治区东西大通道公路和集通铁路的建成通车,沿线小城镇的经济活力也不断被激发。但作为内蒙古区位内重要的木材生产地区大型国有林场遍布,随着产业结构的改变和国家对于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现代化大生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机器大量的代替人工劳作至其大幅裁剪劳动人员加剧本地区失业人口数量。而以中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为中心的蒙东边境贸易经济帯。以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为中心,以牙克石、扎兰屯、根河、额尔古纳等城市为骨干,辐射整个呼伦贝尔地区。这一区域由于地理跨度较长,随着自治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与俄蒙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以边境贸易为重。随着国际经济危机和俄罗斯本国的政治与经济衰退影响,本地区边境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从事边境贸易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3)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的西部地区经济区域,本地区由于地理跨度较长,人口密度较小,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能力都不强,但是随着自治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其中乌海市作为本地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由于多年的资源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着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由于长期的资源开采,使其经济产业结构严重单一。随着目前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的双重压力下,本区域以工厂失业人员为主。阿拉善盟作为内蒙古地区最西部的城市地区,因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地理地貌因素。产业结构单一,以基础性工业和牧业为主。因此城镇化程度不高且城镇人口较少,所以本地区成为内蒙古城镇失业人口率最少的地区。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