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论文论文 > 中医学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型
发布日期:2020-09-30 11:57:04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以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为临床特征的病症。脾胃气虚型浅表性胃炎表现为: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1]。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临床发病率高,且发病率近些年出现增加。中医临床认为慢性胃炎属于“痞满”“胃脘痛”范畴,基本型致病原因为脾胃气虚,治疗需以健脾除湿,和胃降逆为主,通过对患者以及脾胃等脏器的整体性调理,标本兼治实现慢性胃炎的治疗[2]。本课题拟进行临床实验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随证加入消痞散结,理气止痛之品,系统观察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脾胃气虚型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为发挥中医中药的特色治疗痛经拓展新思路。

1  病例来源

本人于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实习于北京市大诚中医针灸医院,并参与了部分资料的收集辅助工作。本观察30例病例均来自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北京市大诚中医内科门诊患者。

2  一般资料

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7岁~63岁,平均年龄43.6岁。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恶心或呕吐,食后加重等为主要症状。随机抽取30例,均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3  诊断标准

3.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的诊断依据[3]。

(1)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 

(2)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洁、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4)大便或呕吐物隐血实验强阳性者,提示并发消化道出血。

(5)B超、肝功能、胆道X线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3.2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学》中脾胃气虚型痞满的标准。

脾胃气虚型痞满: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4]。

3.3  西医诊断标准

(1)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检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2)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达70-90%,可通过胃镜取粘膜组织检查,也可查患者血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抗体。另外还可以在慢性胃炎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后检查,作为追查指标之一。

(3)X线钡餐造影在大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无异常表现。萎缩性胃炎通过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粘膜萎缩,胃皱襞相对平坦、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酸分泌低下。

(4)用五肽胃泌素刺激,测定每小时基础胃泌酸量(BAO),最大泌酸量(MAO),高峰泌酸量(PAO),有助于诊断萎缩性胃炎。

(5)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可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及分型的参考指标。

4  治疗方法

4.1  药物组成

香砂六君子煎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后下)、砂仁(后下)、陈皮、半夏[5],药材由北京市大诚中医供给。

4.1.1  香砂六君子方药配伍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可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用于中气不足产生的食少便溏、四肢倦怠等症。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用于脾虚证。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可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可行气,调中,止痛。用于脾胃气虚,本品与补虚药同用,可奏补而不滞之效。

砂仁,辛、温。归脾、胃经。可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用于湿阻中焦之证。

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可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具有理气运脾之功。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6]。

方中党参、白术性甘温,补气健脾;茯苓性甘平,功能健脾祛湿,利湿而不伤气,三药合用,味甘而入脾土,行健脾之功共为君药;陈皮辛温,能行能降,具有理气运脾调中的功效,可疏肝理气、和中、化湿、行气、宽中除胀;半夏辛温,和胃降逆、消痞散结、止呕;木香辛散温通,调中宣滞,共同行使调理中焦气机之职以达消痞除胀之目的;砂仁化湿行气、醒脾和胃,数药共行辛温理气散结除痞之功,共为臣药;甘草可降脾渗湿,补脾益气,还可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配伍,共成健脾除湿,和胃降逆,消痞散结,理气止痛之功[7]。伴气虚甚者,加黄芪补气健脾:伴口干舌红者,加石斛、玉竹、麦冬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伴腹部冷痛者,加高良姜温中散寒止痛;伴吞酸嘈杂者,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制酸止痛。以上药物加减法,随临床症状不同而酌情予之。

4.2  服药方法

香砂六君子汤: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400mL,分3次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之品。

4.3  疗程

   1月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胃镜检查无异常[8]。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示胃黏膜修复,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检查示未明显好转。

6  结果

治愈20例(治愈率67%),显效5例(显效率17%),有效3例(有效率10%),未愈2例(未愈率6%),总有效率93.00%。

7  典型病例

张某,男,48岁,河北人,2016年10月5日初诊。主诉:痞满1年,加重5天。患者平日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近日因工作劳累导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脾胃气虚,治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8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木香(后下)10g、砂仁(后下)10g、陈皮10g、半夏15g,1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二诊症状明显减轻,再服15剂巩固疗效。随访未见复发。

8  问题与展望

本文重运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观察其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因观察资料来源有限且样本量较小,所以不能代表所有临床症状的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的患者,有待今后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设计的研究,在讨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本病的中医证候学特征,讨论中医辨证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温之”治疗方案。    

香砂六君子汤体现了补益剂配伍理气化湿药的配伍模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内科脾胃气虚症加减等变化应用并取得较显著的成效。

本文也可运用中医特色治疗针灸、耳穴、按摩的等配合治疗,以加强治疗效果,加快治愈速度。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