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论文论文 > 心理学
自我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
发布日期:2024-08-10 16:58:07

  第一章 前言

  1.1研究背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我一直是心理学领域讨论的热点。William James(1890)认为自我心理是“最令人费解之谜”。心理学家Rogers(1977)在前人的基础上,第一次通过实验的方法发现个体对自我相关的信息和非自我相关信息进行记忆时,对前者的记忆成绩会优于对后者的记忆,他称这一优势效应为自我参照效应。自此之后,大量研究者将自我和记忆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进行了很多相关的实验研究,研究者将其称之为自我参照效应。由此,朱滢等人(2001)延伸出了自我参照效应的人际距离研究,结果发现东方文化下的个体的自我和母亲参照条件下的记忆成绩十分接近,而西方文化下的个体的成绩却没有出现这一现象[1]。但在上述的研究中没有将字词刺激中嵌入的情绪性信息考虑进去,而情绪效价则会对个体的自我参照产生很大的影响。随后,管延华等人(2006)研究比较了自我参照和朋友参照对在记忆的异同,结果发现自我参照和朋友参照的在记忆上的再认错误率都小于语义编码, 而且两者之间没有差异。这表明, 自我参照和朋友参照都会对个体的记忆起到促进作用[2],同时还发现的正性词语的记忆效果好于对负性词语的绩效效果。

  Keyes 等人比较了个体对自己的面孔、朋友的面孔以及陌生人的面孔进行加工时,对自己面孔的加工时最为特别的[3]。自此,对自我参照加工的研究深入到了情绪和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谭千宝等人(2014)在正性和负性情绪图片启动条件下发现,不管是在正性情绪条件还是中性情绪条件启动下,自我参照加工都能表现出稳定的特征,且随着自我相关信息与自我关系的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对其的加工也会越来越深入和精细,表现出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4]。李红等人(2010)采用Odball范式,将与自我相关的信息分为被试自己的名字、被试所在省的省份名称、中国人的名字和美国人的名字这四类信息,并将其作为偏差刺激,结果表明,刺激信息的自我相关程度越高,其在注意加工的早期阶段就会被更快速的觉察到[5],并且相比于中等自我相关信息和低自我向相关信息,高自我相关信息会诱发出更大的N2波幅和P3波幅。钟毅平和范伟等人(2015)的研究以内倾特指个体为研究对象,同样的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当自我参照效应和具有不同的情绪效价的人格特质词联系在一起时,个体的自我参照效应就会走向一个极端,即认为正面的结果或者特质是属于个体内部稳定的人格特征,而认为负面的结果或特质与自己的人格特征不相关。社会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作为自我正面偏见。范伟和陈芸等人(2010)的研究通过让个体判断具有正负情绪效价的人格特质形容词是否符合自己的任务证实了自我正面偏见的存在,行为学结果显示,个体对于符合自我正面偏见的词的反应速度更快;同时ERP数据也表明,与自我正面偏见和非自我负面相比,自我正面和非自我正面的词诱发了更大的负波[6]。

  以往的研究是从单纯的研究自我参照效应对记忆的影响到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的自我参照和他人参照之间的差异再到研究自我参照产生的程度效应。在自我参照的程度效应中,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个体的自我参照和其亲密他人所产生的自我参照效应无论是在行为学还是在ERP数据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进而认为东方文化下的个体其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没有不同。但在隋洁等人(2005)的研究当中发现,通过将代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图片作为启动刺激,进而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自我与母亲参照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文化启动下的中国被试的表现与前人的研究中的一样,即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的记忆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美国文化启动下的中国被试却出现了更加独立的自我参照效应,即自我参照的成绩会高于母亲参照的成绩[7]。这一结果说明个体的自我参照效应和他人参照效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同样的管延华等人(2013)的研究发现在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条件下,个体对人格特质形容词的记忆再认率方面没有表现出差异,但在再认反应时的分析中,自我参照的反应时快于母亲参照的反应时[8],表明中国人的自我与母亲表征虽然密切相关,但两者只是存在部分交叠,并未完全重合,即中国人的自我与母亲的表征之间仍具有相对独立性,只要测量的技术足够敏感,两者之间具体的差异也会表现出来。同时该研究还认为中国人的母亲参照和自我参照之间还有亲密度的中介作用。而周丽等人(2008)年的研究发现恋人之间的实际亲密度会对恋人参照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实际亲密度比较高时才会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 [9]。杨孝(2012)以自我参照和关系自我参照(母亲)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关系自我参照加工比个体自我参照的加工水平更高,关系自我参照加工的脑电平均波幅显著的高于对个体自我参照加工时产生的脑电平均波幅[10]。

  1.2研究意义

  研究个体对自我和母亲产生的正面偏见,有助于从不同于自我参照的程度效应的视角更进一步的理清东方文化下的个体与母亲在个体在我意识上的异同,即通过从行为学和脑电方面探讨究竟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在个体的自我意识层面是具有同等地位的,还是有一个递进性的差异。

  1.3研究假设

  综合以上研究,都是从自我参照的程度效应出发以往研究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的异同,目前的研究都没有从自我参照极端化即自我正面偏见出发,对个体自身以及亲密他人的正面偏见即自我正面偏见的程度效应来研究二者的关系。而且我们认为中国人的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虽存在密切相关,但二者只存在部分的重叠,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可以从ERP数据方面更进一步了解二者的不同。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1)如果中国人的母亲参照和其自我参照都是包含在自我这个层面上,那么二者在不同效价情绪的影响下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都会表现出自我正面偏见,因为进行不同效价的人格特质词像和不像自我与母亲的判断会使二者之间对资源的竞争更加明显,所以在ERP数据上会显示出这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异。

  (2)在三种参照条件下:自我参照产生的自我正面偏见效应是最大的,其次是母亲参照下的自我正面偏见,这两种参照条件下的自我正面偏见都显著高于作为基线的语义参照。

  第二章 实验

  2.1方法

  2.1.1被试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21名,均为右利手,裸视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中试次的多少由被试最终的判断(是否符合自我)而定。由于脑电实验要求实验的次数足够多。

  2.1.2刺激材料

  从杨国枢和王登峰(1999)的《解读中国人的人格》的附录中的1520个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好恶度、意义度、熟悉度和现代性评定的词表中选词,先根据好恶度选出各85个词,然后再请60名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对170个人格特质词在情绪效价上进行9点评分。最后。最后,对两类人格词在每个维度上的分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积极、消极人格词各维度分数

 

积极人格词

消极人格词

t p

情绪效价

7.08±0.29

3.25±0.34

78.64 <0.05

好恶度

5.68±0.23

2.53±0.34

70.77 <0.05

意义度

4.95±0.22

4.10±0.19

-1.47 >0.05

熟悉性

3.70±0.53

3.77±0.49

-0.89 >0.05

现代性

2.88±0.51

3.04±0.39

-6.99 >0.05

  2.2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参照条件3(参照条件:自我参照(名字)、母亲参照(名字)、语义参照(名字))x2(情绪效价:正性、负性)的二因素被试内设计。

  自变量是参照条件和情绪效价。参照条件有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和语义参照三个水平,情绪效价有正性和负性两个水平。因变量是反应时和ERP数据:p200、N400、P600三个个成分的波幅和峰潜伏期。

  2.3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用E-Prime编制,具体见图1。屏幕背景色为白色,其他刺激词均为黑色(30号,黑体)。实验任务为判断呈现的人格特质形容词是否符合自己,语义参照的任务为判断这个词的词性,并尽快按键反应。实验包含三个Block,第一个Block是自我参照条件、第二个Block为母亲参照条件、第三个Block是语义参照,每个Block包含100个试次,具有正负性人格特质词的试次各50个,其中正负性人格特质词是从170个人格特质词当中根据不同的情绪效价各随机选取50个。

  首先概要地向被试介绍实验程序、要求等,阅读指导语。要求被试进行三种判断任务:

  (1)对人格特质形容词(正性vs负性)完成自我判断任务(像我vs不像我);

  (2)对人格特质形容词(正性vs负性)完成母亲相关判断任务(像母亲vs不像母亲);

  (3)对人格特质形容词(正性vs负性)完成语义判断任务即判断其效价的正负。

  被试通过左右手的大拇指分别按压左键和右键来表明其选择,平衡左右手。

  正式实验时,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一个500ms的“十”字注视点,紧接着呈现1000ms的名字(自己的名字、母亲的名字、语义任务下为空白),之后出现200ms的空屏,然后呈现人格特质形容词,最后再呈现1000ms的空屏。

  图1 实验程序

  2.4数据采集与处理

  实验采用NeuroScan公司生产的脑电记录与分析系统,采用64导电极帽记录脑电,参考电极置于左侧乳突连线,垂直眼电(VEOG)和水平验电(HEOG)都为双极记录,VEOG电极分别置于左眼框上和框下正中。使用SCAN4.3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脑电。每个电极处的头皮电阻小于5KΩ。滤波带通为0.05~100Hz,采样频率为500Hz/导。

  对记录的脑电进行离线分析,将出现的脑电波,按照刺激类型进行叠加。依据总平均波形,确定P200、N400以及P600的时间研究窗口。实验主要分析的成分P200、N400以及P600在3个电极点(FZ、CZ、PZ)上测得,将测得的数据多次叠加后得到波形图,从波形图上发现,P200、N400以及P600主要出现在 200~800 ms 之间,出现在额部中线位置。因此,决定取200ms至800ms时间窗口内的平均波幅作为P200、N400以及P600的波幅。使用SPSS 19 统计软件对P200、N400以及P600 的波幅做3(参照条件:自我参照、母亲参照、语义参照)x2(情绪效价:正性、负性)x3(FZ、CZ、PZ)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中的自由度采用Greenhouse Geisse 法进行校正。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行为数据

  对参照条件(自我参照vs母亲参照vs语义参照)和情绪效价(正性vs负性)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参照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 2,38) =10.26,p<0.000。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在参照条件上,自我参照条件(M=1068.43,SD=67.88)与母亲参照条件(M=1097.78,SD=69.28)差异不显著(p>0.05),而母亲参照条件和自我参照条件均与语义参照条件(M=966.13,SD=58.13)差异显著(p<0.01),语义参照条件的反应时显著快于母亲参照条件和自我参照条件。情绪效价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 1,19) =10.26,p>0.05。事后多重比较表明:正性人格特质形容词(M=1039.4,SD=65.96)与负性人格特质形容词(M=1048.81,SD=60.88)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两者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 2,38) =5.47,p<0.01。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参照条件在情绪效价的两个水平上都有显著差异。在正性人格特质形容词条件下,参照条件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2,18)=15.89,p<0.000。事后多重比较表明:在正性人格特质形容词影响下,母亲参照(M=1149.84,SD=82.91)和自我参照(M=1075.23,SD=74.76)的差异不显著(p>0.05),母亲参照和自我参照均与语义参照(M=893.18,SD=55.29)差异极其显著(p<0.000),语义参照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快于母亲参照和自我参照条件下的反应时。

  在负性人格特质形容词条件下,参照条件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2,18)=0.15,p>0.05。

  以上结果表明,在正性人格特质词条件下,个体不仅对自己产生了自我正面偏见,而且对母亲也产生了正面偏见。

  在母亲参照条件下,情绪效价主效应差异边缘显著F(1,19)=4.19,P=0.055。正性人格特质形容词(M=1149.84,SD=82.91)与负性人格特质形容词(M=1045.72,SD=63.41)差异边缘显著(P=0.055),正性人格特质形容词慢于负性人格特质形容词。自我参照条件下,情绪效价主效应不显著。在语义参照条件下,情绪效价主效应差异显著,正性人格特质形容词(M=893.18,SD=55.29)与负性人格特质形容词(M=1039,SD=69.29)差异显著(p<0.05),正性人格特质词显著快于负性人格特质形容词。以上结果表明,语义参照条件下个体由于对词性的判断没有涉及自我以及与自我相关的信息,因此个体对人格特质形容词做出效价判断的反应时正性词语显著快于负性词语,在母亲参照条件下,由于涉及到了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判断,尤其在东方文化下个体的母亲作为个体的亲密他人是包含在个体互倚型的自我层面上的,因此相比于语义参照条件,个体对正性词语会出注意偏向,进而导致个体对正性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反应时显著慢于对负性人格特质的反应时。

 1/2    1 2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