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泰安市农信社的金融服务现状
3.3.1泰安市农村信用社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现状
省联社泰安办事处在省联社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信用社广大员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不断优化贷款投向、强化信贷服务、创新业务品种,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地方经济特别是“三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农业产业化动员大会上,省联社泰安办事处被授予2008年“中央、省属驻泰单位支持地方三农特殊贡献奖”。
2010年,泰安市农信社坚持“面向三农、面向城市社区、面向中小企业和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在认真组织开展农村贷款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信贷支持的重点,不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一是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找准支农工作突破口,在优先满足农业生产资金需要的前提下,大力支持特色农业、科技农业、农产品加工及订单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支持了林果、蔬菜种植加工及水产养殖、淀粉加工、桑蚕种养、畜禽养殖等高效支柱产业发展。二是累计投放贷款30余亿元,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进步、产业化升级以及农村流通产业等的信贷支持,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需求。三是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积极支持“农户+基地+公司”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满足上游农户资金需求的同时,累计投放贷款21亿元,重点支持了3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泰安农信社等部门的帮助下,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13家,其中过亿元的24家,龙头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其中,泰安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和肥城银宝食品有限公司晋升国家级龙头企业;复发中记食品有限公司、泰安绿龙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肥城永大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巨龙食品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晋升省级龙头企业;泰安市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山东瑞丰源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67家企业为市级龙头企业。各县市区还命名了100家县级龙头企业。全市先后有娃哈哈、蒙牛、汇源、椰风、山东龙大等一批国内农产品加工领域知名大企业集团相继落户泰安。还有来自新加坡、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一批实力较强的客商也纷纷投资建厂,在泰安办起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3.3.2 泰安市农村信用社对农户的金融服务现状
东平是农业大县,种植、养殖、特色农业、林果、无公害蔬菜等行业遍地开花。东平农村合作银行立足“农”字做文章,因地制宜优化信贷结构,拓展小额农贷使用范围,简化操作程序,以满足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同时,以“一村一品”示范区、示范点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信贷资金投向上对发展前景好、带动效应强、见效快的“一村一品”项目予以倾斜,优先提供信贷配套扶持资金,截至目前,已形成了接山林果、斑鸠店大蒜、大羊核桃、商老庄水产养殖等重点特色项目,充分发挥了支农军作用。让农民在享受“信贷快餐”的同时,还要让农民乘上“信息快车”。多年来,东平农村合作银行坚持在全县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精心铺设“三农”贷款“绿色通道”,致力谋求农富行兴双赢。截至2015年8月末,该行累计扶持各类农业产业项目8大类40余个,发放各类信贷资金3.8亿元,辐射全辖14个乡镇300余个行政村。
泰安市农信社推出了手机银行(短信版),它不需要互联网或自助设备支持,客户只需在手机中安装一个贴膜芯片,通过发送短信就能办理行内转账、跨行汇款,还能交电话费,为孩子缴纳学费。一个薄薄的贴膜芯片让泰安市东平县南辛庄村的养殖大户朱新建在感叹“科技真发达”的同时,真真切切体会到农信社手机银行带来的方便。“田间地头能转账,家门口能存取款”,朱新建能享受到“零距离”金融服务,得益于泰安市农信社为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而付出的不懈努力,让农民现在坐在家里能用上信用社的网上银行,出门在外能用信用社的手机银行。去年以来,泰安市农信社又先后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为客户提供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查询、转账、网上支付、代缴费等电子金融服务,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转账、汇款、代缴电费、网上支付等业务。截至8月末,山东省农信社手机银行(短信版)客户数量达87.48万户,交易金额625.89亿元;网上银行客户数量达162.49万户,交易金额9486.56亿元。
4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内部问题
(1)历史包袱重
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政策因素和客观原因造成的农村信用社资金损失、贷款不能收回、执行国家平衡物价等宏观政策创办保值储蓄而垫付的保值贴补利息等历史包袱使得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信用社亏损严重,规模十分有限,有时难以及时地向所在地区的客户提供大批的贷款资金,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的局面。
(2)结算渠道不畅,管理体制不顺
尽管这几年农村信用社在结算渠道疏通上做了许多努力,但与国有商业银行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大部分地方的信用社没有开通快捷的全国联行和全国银行汇票业务;造成农村资金流向城市,支农资金向非农产业转移,消弱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的实力。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虽然改革多年,但到现在县市以上管理机构设置仍然是参差不齐,从省到各县市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机构设置多样,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统一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的整体优势。
(3)缺乏对经营风险的良好控制
主要是不良贷款比例偏高,资金质量差,不良资产占比高且呈上升趋势; 对市场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等变化情况缺乏应有的预见和管理,导致农信社面临经济损失的风险; 同时信用社经营中存在多元目标冲突,这些目标在实现过程中难以保持一致,造成农村信用社经营思维混乱。而当地方政府干预目标与信用社内部效益、规避风险的要求发生冲突时,信用社的决策层往往盲目服从于政府目标,这种不负责任的利益抉择,往往给农村信用社造成重大隐患。
(4)支农的政策性与经营商业化存在矛盾
目前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这一领域主要还是由农村信用社一家运营,按政策规定,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三农”,服务对象是贷款额小且居住分散的农民,不以盈利为目的,这等于把本应有政府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承担的社会职能交给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农村信用社,这种情势导致了农村贷款能力明显不足,但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中,又将农村信用社视为商业性金融机构来处理,承受了与商业银行完全相同的税收等负担,未有足够的优惠政策。同时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实施了贷款规模的控制,使得有时就算农村信用社有闲余资金却不能向当地农民发放补助性贷款,这也造成了信贷能力的不足。
(5)人才资源缺乏,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现如今,农村信用社虽然员工众多,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观念保守、知识老化,尤其缺乏既熟悉金融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仅有的部分人才也大部分集中在省级联社,导致绝大地方信用社运营效率低下,创新性不高,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如此,个别农村地区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也不合格,保守的习惯性经验作法也一时无法取得改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6)产权模糊,对决策风险的控制缺失
产权模糊致使产权主体对农信社的控制权名存实亡,根据合作制原则,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应归出资人即社员所有,社员通过社员代表大会,以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方式决定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和运行。理论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是明确的,是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同时合作制作为一种产权制度,具备四个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即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非盈利性。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农信社产权不清,出资人缺乏控制权。农村信用社的决策权和执行权集于理事长一身,一张嘴、一支笔的问题十分突出,其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前瞻性难以保证,失误概率大大增加,如其在经营管理中不慎抉择,将酿成巨大风险。
4.2外部问题
(1)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大了“三农”贷款的风险
各地农村信用社在加大对农村贷款投入的同时,由于农业自然灾害和农村市场风险的影响,造成部分贷款不能按期收回,形成逾期风险。
(2)恶意逃避债务,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信心
近几年来,在我国大部分县市,信用环境有所好转,贷户拖欠贷款的现象正在减少。但在少数县市、少数乡镇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贷户恶意拖欠信用贷款、逃避信用社债务的问题,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增加贷款投放的信心。
(3)外部环境不佳,抑制了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入扩张
一些行业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用社采取歧视性政策,规定所属系统的资金只能存入商业银行;同时,司法部门在处理农村信用社债权纠纷时办事不力、多头重复性的行政检查、摊派收费项目较多都加重了农村信用社的负担,给农村信用社造成很大的阻碍。
(4)资金大量流向城市,直接造成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减少
农村信用社在金融服务这一方面也与其他企业相比竞争力低下,使得信用社在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这一方面处境尴尬,变相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的上升,最终加剧了农民贷申请的难度;甚至少许农村信用社为了追求企业受益而偏离了支农的服务本质最终演变成了商业银行等。而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也让农村信用社跟不上其节奏,使得信用社不能完全提供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另外,由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高,为邮政储蓄部门组织资金比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使邮政储蓄规模快速增长,邮政储蓄通过吸收存款从农村抽走了大量资金流向了城市。
(5)县域中小企业内在素质很低,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投资信心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方,县域中小企业大部分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企业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生产的产品缺乏销路,经营效益较差,企业信息披露不真实,企业产权不明,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抵押物,造成农村信用社对其发放贷款存在较大的风险,对其支持普遍感到信心不足。
作为金融服务提供机构,放贷是其基本的业务之一,然而,农信社不能满足区域内的资金需求,一方面因为放贷有风险,因贷款者的信用问题以及放款者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存在导致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长期占用其信贷资金。另一方面,也在于农信社自身的财力不够。据相关数据显示,农信社的贷款资金占到了农信社资金的70%。此外,由于信用社受单户贷款资本金约束、资金实力等条件的限制,无法有效满足一些大的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在我们这次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曾经由农信社一手支持发展起来的大型涉农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值的不断增加,资产己经过千万。过亿,但此时农信社开始无力承受这些企业的贷款,迫使这些企业不得不转向与其他银行建立信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