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挂牌企业行业分布
新三板市场经过七年多的发展,挂牌企业不断增加,其行业类型也不断增加,除了电信、媒体和科技行业,外还出现了机械制造业、电子及光电制造行业、金融行业、物流业和教育与培训行业等,行业类型的增加还伴随着着行业属性的开放。如图2-3所示,2015年新三板企业行业分布广,范围大,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50%,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20%。此外,来自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也不在少数。
图2-3 2015年新三板挂牌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整理http://v2.neeq.com.cn/static/statisticdata.html
2.2.4新三板转板现状
原先挂牌新三板现已成功转入其他层次资本市场的企业,均采用的是
原先在新三板挂牌现在已经实现转板的公司,大多采用的是在新三板摘牌,通过IPO,实现上市的路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板”。下表2-2可以看出,近年来转板成功的企业数量少,转板均通过IPO,方式单一且多是转入创业板,中小板极少,主板市场更是难以转入。这表明新三板市场缺乏配套的转板机制,导致发展速度快得企业难以转板,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新三板企业的积极性。
表2-2 新三板成功转板企业名单
序号 |
企业名称 |
时间 |
转入板块 |
方式 |
1 |
北陆药业 |
2009年10月 |
创业板 |
IPO |
2 |
安控科技 |
2014年1月 |
创业板 |
IPO |
3 |
世纪瑞尔 |
2010年12月 |
创业板 |
IPO |
4 |
久其软件 |
2009年8月 |
中小板 |
IPO |
5 |
紫光华宇 |
2011年10月 |
创业板 |
IPO |
6 |
佳讯飞鸿 |
2011年5月 |
创业板 |
IPO |
7 |
东土科技 |
2012年9月 |
创业板 |
IPO |
8 |
博晖创新 |
2012年5月 |
创业板 |
IPO |
9 |
双杰电器 |
2015年6月 |
创业板 |
IPO |
10 |
合众科技 |
2015年6月 |
创业板 |
IPO |
资料来源: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http://v2.neeq.com.cn/static/statisticdata.html
2.3转板意义及作用
(1)从企业的角度
有利于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高成长型企业对资金有一定需求,通过在某一板块市场挂牌满足其需要,当企业发展壮大达到高一层级市场的上市标准之后,转板制度能提供转入高一层级市场的通道,促进企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有利于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供需不足的问题,缓解企业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我国新三板市场不断发展,创新性企业可以在新三板市场扩大自身发展空间,而转板制度的确立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更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2)从资本市场的角度
转板机制的确立,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使其成为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并且通过优胜劣汰的规则促进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加快新三板市场的发展以及转板机制的建设有利于健全我国金融体系,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具有战略性意义。
2.4我国现有转板政策指引
转板制度在我国发展的并不够成熟,在三板市场转到创业板或是主板市场方面没有具体的制度建立,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保障企业完成转板,只是在相关的《意见》或者会议上有所提出关于转板的想法。
陈韵宇提到,证监会对于新三板的转板机制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路:“企业在将新三板的所有股份转至创业板或中小板,转板时不发行股票,在这一前提下,企业在新三板骨牌达到一定的时间并且企业达到转板上市的相关标准。” [25]在升板的制度方面可以借鉴美国资本市场的经验简化流程,为转板建立绿色通道。
《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26]中明确提出,“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其达到上市条件后,可以直接向证交所申请上市。”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新三板中的挂牌企业在达到一定标准后上市到其他板块,对于推动转板制度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草案)》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了相应的规定:“第三章第一节第五十九条中提到,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债券等,可以在证交所公开上市交易。第六十条,依法非公开发行的证券,可以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非公开交易。” [27]《证券法》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于适应并满足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壮大和各类型投资、融资需求而言有着积极意义,对于新三板市场而言有利于加速转板机制的确立,为之埋下重要伏笔,有利于少不同板块之间的差距,同时有利于吸引大、中、小各种层次的企业顺利进入到资本市场中来。[28]
证监会发布的《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让系统挂牌公司向创业板转板的试点,建立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合作对接机制。[29]
3案例介绍
3.1案例背景
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陆药业)1992年在中关村科技园成立。1999年,公司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产品为对比剂系列、精神神经类和降糖类产品等药品。该企业作为国内首家研究并推出对比剂产品的企业,在国内临床应用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北陆药业在对比剂的领域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在在医药行业拥有很大的市场影响力。
2006年8月北陆药业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的新三板挂牌,这使得北陆药业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金支持。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北陆药业一直规范运作并且良好的治理公司,这就为公司上市创业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9年10月30日,北陆药业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016,发行价格17.86元。实际募资资金总额为3.04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对比剂的生产线技术改造与营销网络建设、九味镇心颗粒的生产线扩建改造与营销网络建设等项目。
3.2转板原因分析
3.2.1融资需求增加
近年来,随着发展公司的整体实力在不断增强,逐步由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逐渐发展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股份制企业。主要产品为对比剂系列、精神神经类和降糖类产品。北陆药业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手段,为对比剂产品在国内临床应用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公司业务持续增长和营销网络快速扩张,北药药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对比剂产品结构,需要投入更多的流动资金以满足业务拓展需求。尤其是在近两年,公司以发展精神类药物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目标,进行九味镇心颗粒生产线扩建改造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积极推广该产品,努力将其打造为国内抗焦虑中药的第一品牌,使其成为公司未来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图3-1可以看出,北陆药业在转板前的几年间营业利润和净利润都呈现上涨趋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北陆药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从成长周期来看,北陆药业正处于成长期,经营规模逐渐扩大,需要更多资金支持。
图3-1 北陆药业2006-2009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资料来源:巨潮资讯http://www.cninfo.com.cn/cninfo-new/disclosure/szse_gem/bulletin_detail/true/57101771?announceTime=2009-09-28%2006:30
北陆药业由于扩大经营范围,资金需求增长,使得其在转板前短期借款数额巨大,借款对象单一,多为抵押贷款,融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不断规范化,北陆药业不断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图3-2可以看出,2006年至2007年短期借款不断增加,主要由于企业在新三板融资效果有限,不得不转向银行借款。2008年短期借款大幅下降,主要由于北陆药业增发股份募集到资金1250万元。2009年北陆药业转入创业板之后短期借款为零,表明北陆药业在创业板融资取得较好的成果。
图3-2 北陆药业2006-1010年短期借款
资料来源:巨潮资讯http://www.cninfo.com.cn/cninfo-new/disclosure/szse_gem/bulletin_detail/true/57101771?announceTime=2009-09-28%2006:30
自2006年北陆药业进入新三板后,其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研发出新药九味镇新颗粒作为利润增长点,优化产品结构,使得其不断发展壮大,融资需求大幅增加。北陆药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定增从无到有,融资能力逐渐增强,使得其有能力在创业板站稳脚跟。但是在新三板挂牌的几年时间里,北陆药业在新三板市场至增发过一次股份进行融资,其交易并不十分活跃,交易量远远低于场内交易市场,这与日渐扩大的经营规模形成矛盾。这就促成了北陆药业的转板动机。
3.2.2满足上市条件
上市创业板主要需要满足以下三个主要标准:经营年限要求三年及以上;主营业务上近两年内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关规定及要求,运作规范;在财务方面,创业板要求相对于新三板来说要更为严格,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且持续增长。北陆药业于1992年成立,已经经营长达十年多之久;北陆药业在近年来的主要经营范围一直以对比剂系列、精神神经类和降糖类产品为主,没有重大改变;由图3 可以看出北陆药业在新三板市场运营期间净利润均在两千万以上,并呈逐年增长趋势,且一直遵循各项制度要求,公司运作规范,并且达到了上市创业板的各项标准。所以,北陆已经满足创业板上市的标准且远远高于标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