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网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发布日期:2024-08-06 13:46:41

  3.6.4.针灸疗法

  针灸可以双向调节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障碍和抗泌尿系的感染。针灸具有提高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膀胱顺应性、降低膀胱压和逼尿肌压、促进膀胱排空、减少膀胱残尿量等治疗作用,从而改善患者尿失禁、尿潴留等症状。目前SCI神经源性膀胱的针灸治疗方法主要是电针疗法,其最常用穴位是八髎穴,尤其是次髎穴,其次为肾俞、膀胱俞、会阳、中极、关元等。非电针治疗主要为辨证选穴,常选膀胱经、脾经腧穴和任脉,包括循经选穴及局部取穴,常用穴为中极、关元、气海、膀胱俞、肾俞、三阴交、阴陵泉、水道等。据报道,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应用电针治疗后有积极的作用[38,39]。电针既有针刺的作用,又有电刺激的效果。

  3.6.5.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肾脏功能,尽可能恢复排尿功能,达到贮尿与排尿之间的平衡。神经源性膀胱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治疗储尿功能障碍的,一种是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膀胱的储尿功能障碍一般可以通过扩大膀胱容量和(或)增加尿道控尿能力来实现,治疗排尿功能障碍则可以通过增强逼尿肌收缩力和(或)降低流出道阻力实现。

  3.7.大小便控制障碍

  (1)排尿控制障碍:对于潴留型障碍的患者,处理原则主要在于有效地促进膀胱排空,一般在早期应留置导尿管,要注意定时开放,并且每2周需要更换导尿管一次,防止引起感染;对于失禁型障碍的患者,治疗原则在于有效地促进膀胱贮尿的功能,可以使用外部集尿器来代替留置导尿管。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的方法。

  (2)排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便秘,合理的营养调配可以改善便秘的情况。营养治疗原则主要通过饮食调节,以增加粪便量,刺激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应采用多渣饮食为主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品,每日摄入食物纤维量在10g以上;多用产气类食品,适当进食脂肪、植物油。每天清晨可饮用温开水、淡盐开水、菜汤、果汁、豆浆等以保持胃肠道中粪便的水分,使大便软润。有利于排出。脊髓损伤患者大便—般保持2~3天一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有大便失禁,应及时处理,保持肛周皮肤洁净,可适当使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

  4.心理干预与家庭支持护理

  当脊髓损伤患者突然面对残疾的状况,一般都会引起较强烈的负面心理影响。常见的心理发展分期有否认沮丧期、冷静再认期和形象重塑期这三个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关注可以有效地改善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躯体的功能状态,并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40]。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此家庭康复护理支持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41]。张海霞[42]经过探究得出,对于脊髓损伤者,使用整合式心理护理干预,可全面改善其心理状态,减少内心负性情绪,对其疾病转归和康复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

  由此可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和家庭支持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使患者最大程度的在精神状态、心理水平以及社会的参与水平上获得较大的恢复,尽可能地有效发挥患者的残余功能,并提高其生活的自理能力,从而获得心理上的独立感,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最终更好地回归家庭,甚至回归社会。

  5.小结

  脊髓损伤后对损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早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康复方案,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脊髓继发损伤,防止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脊髓损伤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并取得一定进展,特别是几年来的各种治疗方法对于减轻脊髓损伤、制造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促进神经组织功能恢复等的报道越来越多。

 3/3     1 2 3
Copyright © 2008-2020 学术论文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93775号